基层党员100·城阳故事 | 于守团——扎根基层17载,一腔热忱为家乡
2021-07-27 09:12:45 城阳融媒
  • “不是在工地,就是在去工地的路上”,用这句话形容于守团每天的工作,再贴切不过。骄阳似火的7月,空气中的燥热蒸得人难受,于守团依然和往常一样,每天奔波在街道的各个建设项目上,了解进展、对接需求、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各种难题……一天忙下来,衬衫不知道要被汗水打湿多少遍。

    今年47岁的于守团是红岛人,1994年大学毕业后,他曾在企业工作过几年,2004年又正式回到家乡,成为一名基层工作人员,如今主要负责街道重点项目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及巡查维护、安全生产行业监管等工作。

    “今年是青岛市的项目落地年,我们红岛街道全年计划要推进30多个项目,包括安置房配套、学校建设、市政工程等等,现在已经启动在建的有12个。”提起街道上的重点建设项目,于守团总是如数家珍一般。每个项目都有一个密密麻麻的倒排工期表,而这些表格不仅挂在了办公室的墙上,更印在了于守团的大脑里。项目工期紧、任务重,在建设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难题,于守团形容自己的工作像是“清道夫”,每天负责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拦路虎”。


    db8f7dbab5a14e7fbf8cbf17a508176f.jpg

          只要项目上一个电话,不管在哪,于守团(左)和同事们会立马出发赶往现场。


    “今年重点推进的安置房配套项目,前段时间就遇到了线路迁改的问题,如果不及时把地下的水电、燃气管道迁移,项目就不能如期推进,建设方着急,我们更着急,所以一次次开调度会,把线路迁改涉及到的各个部门叫到一起,商量办法。”于守团说,看似简单的项目协调推进工作,其实并不容易。一个项目的推进通常会涉及到上级部门、街道其他部门、社区、水电燃气等单位以及辖区企业,要充分考虑到各方面临的实际情况,才有可能商讨出一个“共赢”的解决方案。“并不是说,我们要推进一个项目,其他单位就要全力以赴为我们让路,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排优先级的事情,也要考虑到别人家的困难,要综合考量预算和工期。”

    不同的项目有不同的难点,每一次开调度会,于守团都会耐心地“抽丝剥茧”,和多个单位一起,分析项目“卡壳”的原因和下一步推进的关键所在,“几乎遇到的都是棘手的难题,但方法总比困难多,解决问题就是我们的职责所在啊!”于守团说,现在经常提的“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就是他们的工作要求。不管什么时候,只要项目上有需要,没有二话,他和同事们会立马出发。这些年,他早就养成了24小时不关机的习惯,不管身在单位还是在家,他总是随时待命。

    68be71e9375f4914b08ba7bcffcab893.jpg

          作为红岛人,保障家乡的重点项目顺利推进,是于守团发自内心的使命感。

    街道的重点项目大多是民生项目,寄托着家乡老百姓的热切期盼,保障项目顺利推进既是于守团的工作职责,也是他作为红岛人发自内心的使命感。“去年,我们成功推进了街道前阳、晓阳和岙东南路等管线迁改,协调街道29个地块正常进行施工建设,完成了初心公园工程、地铁8号线接驳路工程、田海路等道路维修工程……”虽然一年到头忙下来,于守团经常连个周末都休不了,但每当盘点起已经顺利推进或完工的项目,心里的成就感还是会把疲惫感驱散。

    从2004年回到家乡工作,转眼已经17个年头。这些年,于守团经历了很多岗位,也积累了大量的基层工作经验,涉及农业服务、安全生产、环境整治、违法建筑防控、棚户区改造等各个方面。“基层工作就是这样,综合性比较强,也比较繁琐,不管怎样,我是党员,哪里需要我,我就在哪里顶上。”即便每天都很忙碌,但于守团过得充实,能在家乡为老百姓做些实事,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他打心眼里感到高兴。


    (半岛都市报城阳新闻)

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下载“爱城阳”
给你更多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