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员100·城阳故事 | 用心用情,春风化雨,他们走在社区矫正工作一线
2021-07-13 17:01:24 城阳融媒
  • 社区矫正是一项重要的非监禁刑罚执行制度,是我国刑罚执行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社区矫正对象主要是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假释和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为了提高社区矫正刑罚执行效果,2019年,青岛市司法局推行刑罚执行一体化建设并下发《关于选派监狱戒毒人民警察参与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选派匡乃清、别晓娟、曲海霞3名监狱警察参与城阳区社区矫正工作,3年来他们运用专业优势和经验,用心用情,在选派的基层岗位上默默奉献。


     今年58岁的匡乃清,是三名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狱警中年龄最大、经验最丰富的老大哥,入党已经25年。“在这之前,我们都是在监狱工作,到基层社区还是头一次。”匡乃清坦言,新的环境、新的工作任务、新的工作职责,该如何利用自己的职业优势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呢?他和另外两名同事都曾犯难过,但很快他们就明白,再难也得咬牙一点点去干,这是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司法干警最基本的要求。


    384a12ecd8c74cffbf1dc69abf53e72d.jpg

    ◾社区矫正是监狱监管工作的延续和拓展,能有效促进社会的和谐,匡乃清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工作起来干劲十足。


     匡乃清、别晓娟、曲海霞分别被分配到惜福镇、夏庄、城阳三个司法所后,全面承担起司法所社区矫正人员的各项日常管理工作,与此同时还需要兼顾流亭、上马等5个司法所社矫人员的入矫培训、诫勉谈话、集中教育等工作。“在监狱里,我们都时刻要求人性化对待,现在社区矫正没有监狱铁窗的束缚,监管起来就更需要多一些温度了。”匡乃清介绍,工作中他和同事先是多看看、多走走,了解熟悉社区矫正对象具体情况,而后利用在监狱练就的丰富教育改造经验,把工作重点、难点“摆出来”,逐一解决。经过一段时间的走访,社区矫正对象的思想有啥变化、情绪有啥起伏、生活工作可有困难等等,心里一清二楚。如今,“走,去某某家看看去”已经成了匡乃清和同事的口头禅。“时常去看看,了解情况,有草就拔草,有病虫害就打药,跟种花养草的原理差不多。”匡乃清坦言。


     建立在走访之上的“对症下药”,也让更多的问题及时被发现和解决。“那么多规定,谁会记得那么清楚!”这是社区矫正人员的普遍心理。对此,匡乃清和同事只能一次次重复强调各项规定的重要性,让社区矫正人员明白在法律面前,“耍滑头”只会变成“栽跟头”。一次,匡乃清随机走访发现,社区矫正人员王某把定位的手机放在家里,人却跑出了所在管辖范围,多次拨打其电话都无法取得联系。“知道去向的话让他立即回来,因为无正当理由不按规定时间报到或者接受社区矫正期间脱离监管,超出一定时间就会被收监入狱。”听完匡乃清的话,王某家人也知道了事情严重性,积极帮助联系,最后王某重新回来接受社区矫正,并受到应有处罚。平时,匡乃清和同事们也会通过经手的鲜活案例,劝诫社区矫正对象敬畏法律,时刻提醒自己社区矫正作为刑罚执行的一种手段,它的威严性是不容侵犯的。


    55b11fe28a2d453a9cdef20fcc6b66e6.jpg

    ◾匡乃清(左一)、别晓娟(左二)、曲海霞(右一)经常利用休息时间进社区普法宣传,提高公众对法律的认知和了解。


     社区矫正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有规范健全的管理制度,也需要随时关注社矫对象的心理状态,把握好这“一紧一松”,不仅能够顺利实施矫正,还能有效预防社矫对象重新违法犯罪,减少家庭矛盾和社会对抗,最大限度地增加社会和谐因素。“有严有宽,有冷有暖,双管齐下效果才好。”曲海霞通过多次和社矫人员接触,更多了解到这个群体的特点和需求。平时,她会利用自己心理咨询师的专长,有针对性地跟社矫人员进行谈心,让他们放下思想包袱、正视结果事实,打开心理结节、排解不良情绪,顺利完成矫正。


     这些年,匡乃清、别晓娟、曲海霞在城阳共参与社区矫正对象接收、宣告近300人,组织各种形式的集中教育18次,开展心理团训320人次……看似只是一个个枯燥的数字,印证的是监狱人民警察对工作一丝不苟的态度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来到基层,我们只是岗位变了,但初心从未改变,作为一名党员,不管在什么时候不能忘记自己的使命和担当。”匡乃清坚定说道。


    来源:半岛都市报城阳新闻

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下载“爱城阳”
给你更多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