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阳故事 | 刘锋龙——“献血就是帮助他人,就是最令我快乐的事”
2020-12-21 19:22:21 城阳融媒
  •  刘锋龙家的抽屉里,珍藏着8本四四方方、薄薄的小册子,有大红色封皮,也有年代久远的泛黄封皮,这是献血证,每一本都记录着血型、献血时间、献出血量等信息,也见证着他20年来的“热血岁月”和爱心历程。

    8ce3c442d78d4ca5ad1c00fc8afa621f.jpg

    半岛全媒体记者 | 黄冬梅


         说起第一次献血,今年57岁的刘锋龙回忆说,“那是在2000年1月,当时从电视上看到了关于无偿献血的公益片,就萌生了去献血的念头,来帮助更多需要用血的患者。”刘锋龙家在河套街道胡庆社区,在20年前参与献血是需要勇气的,尤其是在地处偏僻的小乡村,他的这一举动曾遭到很多人质疑。“第一次的时候,我是瞒着家人悄悄去的,就怕他们担心、阻拦。”刘锋龙坦言,当时心里也有些忐忑,毕竟在传统观念里,气血是养生之本,到底对身体有没有影响,自己也吃不准。过了一段时间,觉得身体没有什么异常才放心。


    83fb8c47094d4b26b112346841cad415.jpg

           虽然平凡,却心有大爱。20年来,刘锋龙已经把这种爱心奉献当做自己的一份责任,他用滚烫的热血,点亮很多病患的生命之光。


          有了第一次,之后一切就顺理成章。随着献血次数的增加,刘锋龙对献血知识了解的越发全面:献全血一年最多只能献两次,血小板每月可以捐献一次,可用于帮助白血病、凝血困难的患者使用。怀揣着帮助更多人的想法,刘锋龙又开始献血小板,由于他不吸烟、不喝酒,常年坚持锻炼,其血液中的血小板指数合乎标准,很快就获得了捐献资格。受医疗设备的限制,每次献血小板时,刘锋龙都必须到青岛市献血中心去才能完成。“当时我没有车,都是坐公交车去。交通也不便利,需要倒三班车才能到达献血中心,来回需要一天的时间。”


    29b141bf11434c45833edb6e9543dfcd.jpga13ca644166f4ee5bdab13ee1f28adf5.jpg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生活方式,对于我来说,献血就是帮助他人,就是最令我快乐的事。”刘锋龙表示。


          有一年冬天,刘锋龙接到献血中心电话,A型血库存不足,第二天他冒着严寒,天还未亮就出门坐车,一路颠簸到达献血中心已临近中午。顾不上休息,刘锋龙马上配合医护人员做查血、量血压等献血前的检查。那天,刘锋龙献血结束后,下起了鹅毛大雪。回家的路上,公交车在途中因故障抛锚,需要维修,他在路上一等就是2个小时。“等我坐公交车到达上马站,想倒车回河套时,发现末班车已经开走,没办法只能打车。”天冷路滑,路上出租车也很少,刘锋龙回到家已经是晚上9点多了,饥寒交迫的他疲累不堪,差点晕倒。


          爱心献血路上,纵使困难再多,刘锋龙依然风雨无阻,义无反顾。就这样,他坚持了整整20年。一本本鲜红的无偿献血证书和获奖证书,无言地诠释着爱的奉献,传递着真善美。“既然自己的经济能力有限,不能在金钱上帮助别人,就做点别的吧。”刘锋龙憨厚地笑着说。在他的感召下,家人也慢慢从不理解,变成坚定的支持者。每次献血回来,妻子都会精心准备一桌子好菜慰劳他。更让他感到欣慰的是,儿女也加入到了无偿献血者的队伍,成为社区有名的“献血之家”。


    91d83ec4985147f8970a40799958cbfb.jpg

           在刘锋龙的感召下,家人慢慢从不理解,变成坚定的支持者。儿女也加入到了无偿献血者的队伍,成为社区有名的“献血之家”。


         2000年至今,刘锋龙先后献全血8次、献血量3000毫升,血小板43治疗量,荣获2014—2015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血液不像其他制品可以工厂化生产,只能靠捐献,如果大家都不奉献的话,救助患者就会陷入困境,还有3年我就60岁了,可能不能再献血,但只要条件允许,我想一直献下去。”刘锋龙说。


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下载“爱城阳”
给你更多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