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海燕现在是城阳区党校的一位教师,她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外公是参加抗日战争并屡立战功的特级伤残军人,父亲原是一名作战部队的团主官。从小她就觉得,军人保家卫国神圣而光荣。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有着深厚军人情结的孙海燕,自然而然也找了一个军人。
相恋一年,孙海燕和丈夫王学勤就计划见父母商讨结婚事宜,然而,最初这是一段不被看好的婚姻。“我母亲就是一名军嫂,这其中的种种不易她比谁都清楚,所以一直劝我不要找军人,不要找军人。”孙海燕坦言,自己从小到大,让母亲操心的事很少,但在结婚这件事上,却让她担心了大半辈子。
默默付出,丈夫身后的坚强后盾 1999年俩人结婚后,由于部队工作需要,孙海燕的丈夫在外训练常年不在家,一年见不到几次面。那时网络、电话不便,她就坚持每周给丈夫写信,鼓励丈夫干好工作,常常是报喜不报忧。“我俩刚认识的时候,公婆身体就不好,婚后,每天带两个老人看病、买药,都是我一个人负责,直到他们去世。但相比后面怀孕、带孩子的日子,我觉得这些真的都不是事。”说着说着,孙海燕就红了眼眶。 孙海燕获得2020年青岛市“十佳好军嫂”荣誉称号。这对她来说,是鼓励也是鞭策。 孙海燕是比较感性的人,尽管事情过去了这么多年,如今自己也44岁了,但回想起来,还是忍不住哽咽,或许真的是太委屈,太苦了。 怀孕期间,孙海燕妊娠反应比较剧烈,丈夫却不能陪在身边,她只能自己照顾自己。一次,她因呕吐剧烈引起酮症酸中毒晕倒在卫生间,幸亏她母亲及时发现,送去医院抢救。醒来时,她没有一句埋怨,反而强扯出一丝微笑安慰母亲不要过于担心。后来,丈夫得知此事后,心疼、愧疚不已,而孙海燕却是一副云淡风轻模样,不断安慰着丈夫。女儿出生后,家庭的负担更重了,她一个人忙里忙外,用柔弱的双肩挑起了生活的重担,用行动支持着丈夫对国防事业的奉献。 “当初选择了这条路,就得支持,20多年也就这么过来了,累确实累,但也很幸福。”孙海燕说,越是辛苦的生活,让他们越懂得珍惜感情。丈夫是个热爱生活的人,有时也挺会耍活宝,逗人开心,平时出任务,回来都会给孙海燕带小礼物,在家时,看娃、干家务他都抢着做。这些普普通通的小事,在孙海燕眼中就是幸福,当了军嫂后,她说自己就成了特别容易满足的人。 冲锋在前,疫情面前的勇敢军嫂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孙海燕的丈夫忙碌在部队抗疫一线,一家人一起过年的愿望又泡汤了。作为军嫂,孙海燕全力支持丈夫的同时,她又向丈夫看齐,把不到2岁的儿子托付给近80岁的父母照看后,就主动请缨投入到单位的抗疫工作中。 疫情形势最严峻的时候,孙海燕主动请缨到城阳北高速公路收费站执勤,一站就是8个小时。 “家是小小国,国是千万家,我作为军人的女儿、军人的妻,在困难来临时就应该比别人冲在前面。”生活在一个军人家庭,孙海燕有着更高的担当觉悟。当时,城阳区的防疫指挥部设在城阳党校,孙海燕和同事一起肩负着学校及区防疫指挥部120余人的保障工作,酒精、洗手液、手套等防疫物资的采购和发放,工作人员食宿的安排都需要一项一项去做好。后来,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孙海燕被调到城阳北高速公路收费站执勤。这期间,她认真检查每台过往车辆,耐心叮嘱车主各种防疫事项,因过往车辆多、检疫任务重,她经常一天下来都顾不上喝水、吃饭。 “家里有老人、小孩,抵抗力较差,进家门前我都要消一遍毒,在门口坐20分钟左右,然后进门就直奔浴室,洗完澡里外衣服全换好再出来,吃饭自己拨一点单独吃。”孙海燕回忆说,当时,虽然很辛苦,但能够为防疫工作出一份力,觉得一切都值得,她还经常和丈夫通过微信相互鼓励,努力在各自的岗位做好自己。 一家四口每一次的短暂相聚,对孙海燕来说,都是最幸福的时光。 “别人都说,军嫂也算半个兵,所以我时刻告诫自己要更坚强、更有担当,太矫情当不好军嫂,也当不好丈夫强有力的后盾。”孙海燕说,疫情防控常态化后,丈夫可以定期回家看看,一家人也有了短暂的相聚。“虽然每次团圆的幸福时刻都很短暂,但我很知足。”
来源:半岛都市报城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