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阳融媒讯|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工作实施以来,城阳区河套街道提高政治站位,切实扛牢主体责任,聚焦提升“动员力、公信力、执行力、凝聚力”,围绕打造 “河众益心”公益岗品牌,高标准完成承担的目标任务,为农村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提供了兜底保障。
闻令而动、积极部署,提升扩容安置“动员力”
根据区人社局、财政局等四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城乡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河套街道快速响应、积极部署,在全面总结第一批城乡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合理制定了具体的工作推进方案,指导社区高效做好岗位开发,及时发布招聘公告,认真做好宣传动员,鼓励目标人群积极报名,公岗开发工作动员力明显提高。
规范流程、严格程序,提升招聘工作“公信力”
严格按照我区城乡公益性岗位管理办法中确定的“公告发布、报名申请、民主评议、公示审批、岗前培训、签订协议、安排上岗”等程序环节,各社区单位公益性人员岗位招聘全部经党员大会开展评议,强化过程监督,确保全程公开、公平、公正,将公益性岗位招聘办成群众信得过的民心工程,公岗招聘公信力显著增强。
科学培训、强化技能,提升公岗人员“执行力”
在严格执行疫情防控工作要求的基础上,分批次做好岗前培训工作,依据安置对象年龄状况、文化程度和认知水平设置培训课程,重点围绕公益性岗位适应性工作方法、疫情防控与急救知识、消防安全知识、职业道德与劳动精神及礼仪规范进行针对性授课,突出专技性和实操性,实现教与学良性互动,集中授课结束后开展结业考试,以考督学,合格者方能上岗,帮助安置人员快速适应岗位,提升工作执行力。
人岗适配、规范管理,提升基层治理“凝聚力”
在公益性岗位管理中,河套街道创新实施“导师制、点单制、考评制”,结合乡村振兴、疫情防控、河湖管护、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管理服务等岗位职责,由社区两委成员或具体负责人作为公岗导师,督促公益性岗位安置人员学练结合,快速发挥作用。根据安置人员的年龄身体状况、文化认知水平、劳动技能背景和个人特长爱好等因素,为公岗人员量身定制工作岗位,确保人尽其用,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确保能干好、干得好。按照“谁用人,谁管理,谁负责”原则,依托第三方人力资源公司进行规范化管理,建立公益性岗位履职“好差评”制度,严管厚爱相结合,以公益性岗位完善基层治理细节末梢,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通讯员 刘乐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