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阳融媒讯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的重要论述,提高为侨服务水平,夯实基层基础,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流亭街道紧密结合辖区实际,以“凝聚侨心、汇集侨智、发挥侨力、维护侨益”为宗旨,切实推行“1234”侨务工作法,着力将其打造成侨联基层组织建设延伸的平台和新的交流沟通载体,当好桥梁纽带,起到思想引领和为侨服务的作用。2021年,流亭街道侨之家被青岛市归国华侨联合会评为青岛市首批“侨星苑”、被市委统战部评为“为侨服务示范单位”。
流亭街道“1234”侨务工作法
建立一个台账。制定“为侨服务示范单位”创建工作方案,以“凝聚侨界力量、开展侨法宣传、依法维护侨益、促进交流合作”为总体目标,进一步完善布局、创新载体、丰富手段、健全机制,夯实侨联发展的基层根基,推动侨联工作紧跟时代、更有活力、更富实效。流亭街道已于2020年将侨胞、侨企、侨眷、归国留学生的台账建立完毕,已摸查辖区侨企、侨情,并归入档案。目前现有侨企10余家、侨界人员40余名,今年推荐区侨联人员12人。
搭建二个平台。一是搭建包联平台。近年来,流亭街道为打通华侨及归国留学人员与街道间的沟通交流,街道实行领导干部包联服务重点侨企相关制度,领导干部真抓实干,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存在的问题和需求,积极协调解决企业存在的困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更好地推动全街道侨务工作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严格落实机关干部“点对点”包联侨资企业制度,提供“一键呼叫”、政策宣传、重解难题等“贴心化”服务。二是搭建活动平台。在白沙湾党群服务中心成立流亭街道“侨之家”,在重要节庆活动来临之际,组织侨界人士开展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着力扩大侨务工作影响力,画好侨界“同心圆”。
确定三个目标。一是充分发挥“侨之家”“侨星苑”的功能作用,做好为侨服务,增强侨界群众对侨联组织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二是以“侨之家”“侨星苑”为载体,增强功能、提升活力,组织侨界群众和社区居民开展活动。三是加强联谊沟通,增进情感交流,把“侨之家”“侨星苑”建设成为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可信赖的团结之家、奋斗之家、温暖之家,最大限度凝聚侨心,使侨界群众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得到进一步加强,进一步促进侨界的稳定和谐。
强化四项举措。一是开展侨法宣传。每年侨法宣传月活动期间,流亭街道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和《为侨服务手册》等宣传材料500余份,在胡峄阳文化园或白沙湾党群服务中心等地点,发给过往群众并提供咨询服务,开展其他相关侨法宣传活动。二是开展双向服务。将“侨星苑”工作目标纳入整体工作目标中,本着服务好侨界人士,为侨界人士提供好优质服务的宗旨,定期召开情况通报会,向他们通报全街道经济社会发展和侨务工作情况,听取意见和建议。在白沙湾党群服务中心设立对侨人员活动室、图书室、娱乐室等活动场所,方便活动开展。弘扬传承中华文化,发挥阵地的作用,充分展现侨务文化。疫情期间,街道辖区内侨资企业充分发挥自身作用,纷纷捐款捐物,点点爱心汇聚成河,凝成强大爱心能量。据统计,疫情发生以来,流亭街道侨资企业共捐款捐物80余万元,参与企业近10家,用实际行动在特殊时期展现大爱无疆的社会担当。同时,引导侨界人士捐资助学,扶贫济困,支持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据统计,2020年度,流亭街道侨界人士捐助教育事业、卫生事业、文体事业、其他公用事业和救灾抗疫等款项共260余万元。三是开展交流学习。共推荐市侨联青岛委员会理事三名。隔而固(青岛)振动控制有限公司被推荐为新侨创新创业示范基地,总经理尹学军被市推荐为十大杰出人士。每年以讲座、研讨、交流形式,每年至少组织2次党的理论方针政策、统战理论政策、涉侨法律法规、国内外时事和上级涉侨工作重要精神学习,遇有重大问题、重大会议、重要活动,随时组织。加强交流学习,拓展视野。组织侨界人士参观众隔而固、百家塑胶等企业,学习先进的侨企及侨界带头人的先进工作模式,引导全街道侨界人士为街道经济社会贡献力量,在活动中促进思想交流、双向服务、学习互助、困难互帮,增进相互间了解、友谊与团结,促进“侨之家”工作健康发展。四是开展走访慰问。对重点侨界人士加强联系,做到“四必访”:逢年过节必访;有病必访;家中有事必访;华人华侨、海外工作人员归国必访。通过走访,听取侨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了解掌握他们的实际困难,主动为其排忧解难,能解决的及时解决,不能解决的向有关部门反映,协调帮助解决,做到访问有登记,问题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通讯员 张潇潇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