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创新“管委会+”
2020-05-07 15:23:46 城阳融媒
  • a32227266a994cb9a8a01ce31ceaf96f.png8cac2151c1554cb1a98fda592974b93e.png

    以大平台、大企业带动高端技术持续创新,做大做强千亿级全产业链
    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创新“管委会+”

    在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存车场,各型车辆等待交付。 新华社发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任晓萌 通讯员 毕建奎

    自功能区改革启动以来,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按照市委部署,依托城阳区剥离社会事务,轻装上阵,聚焦市场化专业化改革方向,创新路数打法,通过落实“管委会+公司”模式,探索建立“园中园”开发路径,逐步摸索出“管委会+头部企业”“管委会+招商平台”“管委会+科创中心”“管委会+行业协会”等多种组合,趟出了一条“小管委、大平台”的市场化改革新路子。在城阳区大力支持下,2019年,轨道交通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000亿元,成功迈入产业集群“千亿俱乐部”;今年第一季度,他们通过市场化改革方式,积极对冲疫情带来的影响,新签约引进大项目8个、计划总投资4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6.7%、300%;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34亿元,同比增长60.5%,实现了“双招双引”“开门红”。

    头部企业领航,千亿级产业不断补链强链

    今年2月中旬全面复工复产后,在城阳区棘洪滩街道的协作下,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的三大龙头企业——中车四方股份、中车四方有限、四方庞巴迪马力全开。交付出口斯里兰卡、新加坡等海外订单,成功下线“复兴号”动车组,陆续生产济南地铁、重庆地铁等车辆……不管是在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动车组总装分厂车间,还是中车四方有限、四方庞巴迪,生产线上一片如火如荼。

    产业龙头的强势开跑,也让整个产业链运转动力十足。示范区内近200家轨道交通产业链配套企业同步摁下“快进键”,全力以赴追产能、交订单。

    “作为示范区轨道交通产业链的核心要素,中车四方股份、中车四方有限、四方庞巴迪三大头部企业发挥着‘定海神针’的作用。”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范宝财表示,为了让整个产业链转动更流畅,示范区探索建立“管委会+头部企业”模式,聚焦头部企业和核心园区,在建链补链延链强链上下足功夫。

    围绕三大头部企业,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深挖其资源优势,研究制定《轨道交通产业链精准招商工作实施方案》,与企业共同梳理出轨道交通行业五大系统、243家优质配套企业,重点聚焦市外139家核心配套企业,开展精准招引,加快产业链立体扩张,推动价值链优化配置。

    有“定海神针”的强势助阵,2019年,示范区仅通过三大头部企业,就引进了总投资100亿元的华铁轨道交通关键装备产业园项目、总投资53亿元的中兴通轨道交通高端装备产业园项目、总投资13亿元的中钛轻量化研究院项目等重点配套项目,轨道交通产业核心园区进一步壮大,产业集群不断扩容,产业链运转动力十足。

    创新市场化打法,“双招双引”不断开花结果

    “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紧抓功能区改革要义,聚焦轨道交通主导产业,从招引项目为主转变为招引平台公司为主,切实用好市场化、专业化平台,配置整合全球资源为我所用。”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管理委员会主任秦青松表示。

    履新青岛动车小镇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职务一个多月,纪锋早已融入这个“新”角色。

    纪锋是通过城阳区全国“猎”高管的政策来到示范区平台公司的,作为国际猎头公司“挖”来的职业经理人,拥有20多年深港澳地区工作、生活经验的纪锋与这个职位之间有着近乎完美的契合度。深港澳地区甚至国际上的人脉、金融投资科技与商业方面的优质资源,对于迅速发展中的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来说,无疑是“锦上添花”。

    纪锋与青岛动车小镇投资集团签订了为期3年的劳动合同,接受公司董事会契约化管理,全面行使总经理职权,推动企业市场化运作,并接受青岛动车小镇投资集团自行制定的考核办法。而在薪酬待遇方面,纪锋则与公司签下了百万元年薪的“对赌协议”,“只要引进项目的数量、创造价值的总额达到目标,我就能拿到这笔远高于董事长的年薪。相反,若完不成目标,我甘愿薪酬‘缩水’,同时承担相应责任。”纪锋告诉记者,尽管是在“体制内”国企干活,但这“对赌”的挑战让他更有“闯劲儿”。

    在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突破功能区“体制”的局限,不仅体现在“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人才创新打法,更体现在探索建立“管委会+招商平台”模式,借助专业化、市场化招商平台力量,吸引优质产业项目,打造服务完备的“配套园区”。

    目前,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通过天安数码城引进了总投资120亿元的天安科创城,正在全面发力推动总投资12亿元的德国Festo自动化产教融合智能产业园、凯银控股人工智能产业园、世纪通运人力资源产业园等项目尽快签约落地。同时,示范区还与青岛国际经济技术合作(集团)有限公司、易贸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青岛鼎泓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5家专业招商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先后引进了总投资100亿元的华铁轨道交通关键装备产业园项目、总投资20亿元的金亚控股分布式能源项目和资产管理项目。

    “专业化园区运营公司和招商中介机构,在产业链、技术链、人才链、资金链等资源上优势明显,通过积极引进这些市场化公司、中介机构,以他们的专业化力量,为轨道交通产业不断注入新活力。”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刘青梅道出了建平台、找平台、用平台的重要性。

    强化科创力量,“国字号”强势助阵

    在位于示范区的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轨道交通车辆系统集成国家工程实验室、高速磁浮实验中心、高速磁浮试制中心等3个平台项目已完成交付使用。

    作为时下最热门的“新基建”产业之一,轨道交通产业向来与科技创新息息相关。深得其中要义的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探索“管委会+科创中心”模式,依托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全面布局轨道交通产业的创新科技研发园区。

    去年以来,示范区紧紧依靠城阳区,“两区”携手共同发力,通过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的“虹吸效应”,示范区先后引进了中车工业研究院青岛院、航材院青岛院、哈焊所青岛院、中钛钛合金轻量化研究所、增材制造高速列车技术研究室等高端科研院所入驻,助力示范区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轨道交通产业的发展。这些科研院所的引进,使“研发园区”的科技研发链条持续完善,将对轨道交通产业发展形成强力支撑。

    一方面直接招引“智库”加盟,另一方面,示范区不断借助“国字号”行业协会,链接新一代信息技术,强化项目合作,在技术应用领域奋力争先。依托青岛市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协会,示范区目前已主动与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中国铁道学会、中国信息协会、中国信息通讯研究院等国内知名行业协会和机构对接,利用它们的行业优势和资源,推动智慧产业项目的“双招双引”,促进轨道交通产业与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

    这种“管委会+行业协会”模式,也逐步释放利好,让示范区在智慧产业项目招引方面吸引力十足。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通过与中国信息协会积极对接,示范区签约落户总投资10亿元的中国信息化发展研究院青岛分院及国际信息和智能制造(青岛)产业园区项目,在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数字创意、创新设计、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会展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此外,通过与中国信息通讯研究院对接,双方建立合作关系,拟在示范区全力打造总投资5亿元的5G创新中心项目。

    “接下来,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将充分利用产业先发优势和竞争优势,创新路数打法,努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区和对外开放的先行区。”秦青松表示。





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下载“爱城阳”
给你更多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