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吴春华是香港京昆剧院张派第三代传人,日前来到青岛,与票友们一起交流.
【正文】
在交流中,吴春华演唱了多段张派传统名剧,边唱边指导,让票友们受益匪浅。
【同期声】字幕1:票友 王焕卫
今年终于盼着吴老师来青岛了,当时也非常激动,就和吴老师在一起合作了好几次,学了不少东西,吴老师也无私的传授她所有的京剧知识,该教的都教给我们,我们都受益匪浅。
字幕2:票友 马深基
我跟吴春华老师认识多年了,通过多年交往,吴老师跟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记得很深刻的就是,她大概是在2014年到青岛搞了一次公益演出,来去匆匆,她在青岛的粉丝也很多,都想见见吴老师和她交流交流,她很无私,她能把她知道的东西倾囊相助,这就是票友非常喜欢的东西。
字幕3:香港京昆剧院张派第三代传人 吴春华
业余的方面,只要需要我们,我们有时间,我们都去扶助,我们都去跟他互动,跟他们交流,因为作为一个专业演员,有责任去帮助他们,因为他们是水我们是鱼,在京剧传承这块,他们这些票友、戏迷们起了很大的作用,他对我们京剧的传承、传播,真的是做了很大的贡献,因为他们都是无私的在这为京剧传播。
【正文】
1960年,吴春华出生在有着浓厚京剧氛围的天津,从小喜欢京剧,6岁开始学戏,10岁考入了芜湖市京剧团,师从任秋云专攻花旦。没几年便在剧团中脱颖而出,开始担任主演。
【同期声】香港京昆剧院张派第三代传人 吴春华
在72年学戏的时候,那时候学的是现代戏,还不是传统剧,后来76年开始慢慢的传统戏就展开了,我就全身心投入学传统戏。后来在80年代,京剧一些体制改革,京剧的氛围就少了,然后我就走了,我就受台湾邀请去了国光京剧团跟他们合作演出,在台湾的时候也演了很多的戏,《状元媒》、《起解会审》、《二进宫》、《做工》,专业的业余的都演过,当时是非常受台湾的观众欢迎,后来96年我又在上海京剧院聘用,聘用以后也演了张派的名剧,当时在上海也结交了一些很多的粉丝,很多的观众也非常喜欢我。
【正文】
在台湾期间,吴春华拜京剧张派名家薛亚萍为师,成为张派京剧第三代传人。张派是京剧大师张君秋创立的京剧青衣流派,代表剧目有《四郎探母》、《秦香莲》、《西厢记》等。2004年,吴春华加入了香港特区京昆剧团。在这之后,吴春华的京剧表演日臻娴熟、渐入佳境,经常在两岸三地参加京剧演出交流,曾多次荣获全国大奖。
【同期声】香港京昆剧院张派第三代传人 吴春华
在台湾的时候是95年,拜了张派名家薛亚平,拜他为师,在台湾,所以一路走来也是挺艰苦的,后来在2004年就被香港聘用,在香港一直干了这么多年,在香港剧团,我们全国各地的演出交流,只要需要我们的地方我们都去演,也很受大家的欢迎,2017元旦晚会、戏曲晚会、现场直播,而且在中央台CCTV在香港庆回归,我们香港也是主力军,当时我们也是参加演出,所以对京剧这一块香港也挺重视,戏剧进校园,全国各地都把京剧送到老百姓当中,弘扬我们国粹。
【正文】
近年来,吴春华在巡演期间,还收了多名多名有天赋的孩子为弟子,只要有空,就会给他们授课,用自己的方法指导他们,为京剧传承培养了一批批新苗。
【同期声】香港京昆剧院张派第三代传人 吴春华
我在教学这块,一年当中有12个孩子参加中央台的CCTV大赛,6个金奖、6个银奖,他们最小的四岁,最大的是八岁,所以说这是让我很欣慰的,还有6个孩子进了戏校,他们在戏校已经是重点培养了,所以这个传承是我要做的事情。//未来我想慢慢放掉我自己的演出,因为我觉得票界戏迷跟孩子更加需要我,因为我干一辈子了,我爱这个艺术,我觉得就像台湾人那个老先生给我的感受特别深,不能在我们这代身上没落,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在票界传帮带,要我们专业的去带他们,把他们的水平提高,孩子这块慢慢带,这样我们戏曲的队伍才会强大,我们的民族文化才能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