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青岛市图书馆新馆选址邮轮母港的历程,最初可以追溯到2021年。 彼时,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的《青岛市2021年9月拟招拍挂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预公告》中提到市北区港青路以西、规划港平路以北、规划港极路以南、规划陵县支路以东这一地块的区位优势,其中介绍到:该地块属青岛邮轮母港城核心区建设范围内,周边规划密集建设市图书馆新馆、青岛之光广场等文旅项目,是市政府重点发展区域。 公告首次从侧面透露了青岛市图书馆新馆的选址位置。 2021年11月,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回复网友关于“青岛市新图书馆选址建议的问题”时表示,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配合文旅局开展了图书馆选址论证工作,初步确定于青岛国际邮轮港区启动区范围内。 直至2022年6月,邮轮母港的选址终于得到官方证实。 2022年6月29日,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潘峰做客《行风在线》时,明确回应了青岛市图书馆新馆选址及何时开工的问题。 他表示:新图书馆的建设,现在确实已经定在了邮轮母港。我们下一步就是把规划方案定了之后,下一步就可以推动上政府常务会,我们就可以落地,就可以动工建设,今年是要动工的。 同年12月,潘峰在“三民”活动云述职局长访谈环节中透露:市图书馆的建设保留原延吉路的老馆,并在邮轮母港、青岛北站各建一处新馆,每一处大概有25000平方米左右,加起来就能达到7.6万平米,在副省级城市中能够列第三位。 李沧区是青岛这次图书馆选址的重要方向,院士港及世园会等片区均进行过考察。综合各种因素,目前市里确定,在邮轮港区建设新馆的同时,在李沧区火车北站国棉六厂旧址区域再规划建设市图书馆新馆。 也就是说,在保留原延吉路老馆的基础上,还将在邮轮母港和李沧区火车北站国棉六厂旧址区域再建两个新馆。 随着《源文化中心项目(设计)招标计划》的发布,表明邮轮母港新馆项目已经正式启动。 一直以来,青岛市图书馆新馆的选址都是备受市民关注的热点话题。 对于图书馆新馆选址于邮轮母港这件事,网友们各执一词,有支持的声音,有中立的观点,也不乏反对的意见。 支持选址于邮轮母港的网友认为,邮轮母港毗邻大海、环境优美、周围配套资源优势明显,充分利用海边的资源,听涛看书,颇为惬意。 而反对在游轮母港选址的网友则认为,邮轮母港位置偏、交通不便;图书馆建在海边,书籍易受潮…… 再看持中立观点的网友,他们认为:政府的规划不是拍脑门子想出来,肯定是经过了科学论证的,尊重这一决策。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官方曾表示:青岛市图书馆新馆的选址涉及多个因素,需要结合青岛现有图书馆布局,居住人口分布,综合区位条件、配套设施、交通条件和环境景观条件等通盘考虑,且遵循完善城市功能,打造文化综合体;体现滨海特色,塑造时尚地标;交通可达性强,服务覆盖面广;用地权属清晰,近期可操作性强这四个原则。 除邮轮母港外,在选址建议中,李沧院士港、火车北站附近、高新区、市博物馆呼声都很高。 客观来看,邮轮母港位于地铁2号线西延段,一定程度上交通是便利的。而对于书籍受潮这一问题,潘峰在做客《民生在线》直播间时,也回应过。他表示:目前国内外都有在海滨区域建设公共图书馆的先例,防潮问题可以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来解决。 这样看来,图书馆新馆选址在邮轮母港是具备可行性的。 其实,在哪里选址是一个众口难调的问题,毕竟作为青岛全市的大项目,市图书馆不只是为某一家或某一个区域而服务。而需要强调的是,无论如何,保留了原延吉路老馆并且再新添邮轮母港和李沧区火车北站国棉六厂旧址区域两个新馆,这对市民来说,已经是利好的决策了。 有总比没有好! 不过,从公共图书馆的数量上来看,对标北上广深等国内先进城市,青岛与这些城市还存在较大差距。 比如早在2003年就提出建设“图书馆之城”目标的深圳,先后出台了1个建设图书馆之城三年实施方案和3个五年规划,不断提升“图书馆之城”建设的进度和规格。 在建设公共图书馆的模式上,深圳参考了香港的公共图书馆模式,建设由市图书馆为中心馆,区图书馆为区域总馆,镇(街道)图书馆为分馆,以村(社区)图书室、学校图书馆等为延伸和补充的公共图书馆网络体系。 截至2018年底,深圳全市已有公共图书馆650家,其中市级馆3家,区级馆9家,街道及以下基层馆638家。 公共图书馆是一个城市文化发达的标志,与城市的文明和现代化息息相关。对于当下青岛来说,增加公共图书馆的数量,是很有必要的。 来源:凤凰网青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