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月13日,在土耳其地震重灾区卡赫拉曼马拉什省阿克苏玛市,大量房屋整体坍塌,一片片废墟中水泥块层层交叠,其中还穿插着钢筋铁丝;道路因地震破坏而凹凸不平,地面出现了一道道裂缝。在救灾现场,身穿红色救援服的青岛红十字搜救队队员格外引人注目,他们克服低温、余震等不利因素,仔细搜寻废墟之下微弱的生命体征。
进入重灾区实施搜救
当地时间2月12日下午,青岛红十字搜救队辗转抵达土耳其地震重灾区卡赫拉曼马拉什省,立即投入搜救工作。联合国国际搜救队接待及撤离中心(RDC)为他们登记的行动队名为“CHN-15”。根据安排,队员们前往阿克苏玛市“37S”废墟分区开展搜救工作。
青岛红十字搜救队正在商讨救援策略。
“阿克苏玛是一座小城,虽然建筑物大都不高,但分散的街区让搜救工作比想象的复杂严峻。”青岛红十字搜救队领队甄仁向告诉记者。队伍出征前搜集了诸多震区资料,全面了解了当地的建筑风格,并有针对性地准备了许多救援装备,包括探查搜救装备、破拆装备、顶撑装备和医疗物资等。
抵达搜寻作业区后,土耳其当地向导告诉民众:“这是来自中国的救援队,来到此处进行搜寻。你们的家人正在等待救援,请各位不要惊慌,不要放弃希望……”听完介绍,居民们脸上展现出笑容。
绝不放弃一丝希望
青岛红十字搜救队队员分组展开阶梯式、递进式搜索,同时分阶段按顺序采用人工、音视频探测仪进行拉网式分区域搜寻,确保不漏掉任何一个被掩埋在废墟下的生命。每完成一处废墟搜索,队员们都会用记号进行标记。
在救援过程中,现场经常会突然变得很安静。领队甄仁向告诉记者:“即使‘黄金72小时’最佳救援时间已过,可很多废墟之下的幸存者仍有微弱的生命体征。这个时候,就需要现场保持安静,便于探查蛛丝马迹。”每到此时,手持生命探测仪的队员就会突然停止动作,并做出“请安静”的手势,然后慢慢伏下身子,趴在废墟中仔细查看、倾听。周围的队员会立刻停止工作,尽量不发出干扰声音。
阿克苏玛的气温低至-7℃,严寒给救援工作带来很大困难,队员们手被冻得通红。但青岛红十字搜救队队员们仍一刻不停地搬开瓦砾、切割钢筋,尽最大努力寻找一线生机。“经过数小时穿插搜寻,目前在这片区域没发现生命迹象。”但甄仁向说,哪怕只有一丝希望,他们也不会放弃。
奔赴下一个任务地
在搜寻现场,尽管语言不通,当地民众仍尽力向青岛市红十字搜救队队员们表达最诚挚的谢意。当搜救任务结束后,一位当地居民指了指队员们衣服上的中国国旗,用土耳其语说:“你们来自中国。”从他的动作和眼神里,队员们明白了他的意思,用英语回答:“我们来自中国。”周围的居民听到后,竖起大拇指表示感谢,还有人为队员们送来热汤、面包。
截至发稿前,记者获悉,搜救队在营区领取了新的救援任务,队员们已赶往当地森林局附近展开搜救。甄仁向告诉记者,在搜救过程中发现了3名被困居民,队员们正在废墟作业面使用蛇眼生命探测仪进行搜索。甄仁向表示:“我们会持续救援,直到把人救出来为止。”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邹忠昊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