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阳区国家级非遗口述档案|刘氏泥塑
2023-02-05 09:00:00 城阳融媒

  • 13ca914bd8ab48afaecda31fc331ff94.png

    01263e961a89490a8d0ad785ee071d32.png

    非遗项目:刘氏泥塑

    2016年被列入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讲述人:刘梅玲(刘氏泥塑第四代传承人)

    3209b118d5654c089f84dd1d178d040d.jpg

    泥土,是大自然的恩赐。在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女娲抟土造人的传说更是赋予了泥土神奇的色彩。巧手慧心的民间匠人们把泥土演绎成了丰富多彩的泥塑艺术,历经干百年来的文化积淀,一直伴随着人们的生活不断发展。

    bd8b9d18122d42ba8b954992d614eb39.jpg

    泥塑,俗称“彩塑”、“泥玩”。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刘氏泥塑制作可追溯到清朝末年。

    刘梅玲从小耳濡目染,从记事的时候起,她的父亲刘世普一直在做泥塑,她就每天看。一块普普通通的泥巴,经父亲刘世普的的手,揉捏、勾画之后,就俨然有了生命、有了灵魂,成为一件不同寻常的艺术品。在当地,群众都亲切地称刘世普为“泥人刘”。

    父亲走后,为了更好地将刘氏泥塑传承下去,刘梅玲辞去了从事多年的财务工作,全职投入到泥塑艺术中。坚持泥塑也是出于对父亲的思念。

    走进刘氏泥塑工作室,厚重的泥士气息扑面而来。桌子上摆满了用塑料袋包裹的,经过精心处理的陶土和各式各样的工具。

    9667680b34c84c968ca662d77d812ea3.jpg

    采回来的泥士经过晾干、粉碎、淘洗等步骤才能用来制作泥塑,再加上制作、阴干、上色等步骤,一个比较小的泥塑也得一个月才能完成,每一步都需要全神贾注。

    进入新时代,泥塑是人们追求返璞归真的具体写照,也是追求时尚与个性的一种体现。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同时,更要让泥塑与时俱进,赋予新鲜的生命力,创新是传承这门手艺最为重要的方式。

    adc83eef775e4760be7a61d3ba71c53b.jpg

    功夫不负有心人,喜欢这一技艺的人越来越多。在刘梅玲看来,非遗传承需要全社会人的共同努力,作为非遗传承人要起到帮带的作用。近年来,刘梅玲定期走进社区,走进学校,开展公益泥塑制作培训,让泥塑艺术在青少年群体中发扬光大。

    45cc45ab539946cbbab7176dab12cbdb.jpg

    来源|爱青岛

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下载“爱城阳”
给你更多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