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十一、十二月份“城阳身边好人” 事迹简介
2023-01-10 09:24:50 城阳融媒
  • 城阳融媒讯|弘扬时代新风,挖掘先进典型。经过层层筛选,最终确定了陈德亮等8名同志(排名不分先后)为2022年度十一、十二月份“城阳身边好人”。名单如下,一起来看一下吧!


    2022年度十一、十二月份“城阳身边好人”

    事迹简介


    2e99d5f0bcf4478ebe25e71b7daa20f4.png

    陈德亮

    城阳区流亭街道卓越蔚蓝群岛双元路18号居民

    11月18日下午3时左右,陈德亮像往常一样骑自行车沿白沙河运动锻炼,行至白沙河入海口橡胶坝处时,他看到一个人落水,于是迅速拨打了110报警电话。当时情况非常危急,陈德亮将手机扔在了一边,随后毫不犹豫地跳了下去,游到落水者旁边。陈德亮用力拽着溺水者的衣服,拼命地往岸边游。“他很重,而且已经没有了意识,我拖不太动。我穿着裤子,浸了水也特别重,我就拼命地拽,也拼命地喊救命。”陈德亮说。由于没有可攀爬的地方,陈德亮无法将人背上岸,好在当时岸上一位市民车上有绳子,他将绳子扔给了陈德亮。

    “我当时已经使不上劲了,岸上的人也拽不动我俩,幸亏当时有个小伙子也跳了下来,我们三个人一起把那个落水者弄了上来。”把人救到岸上后,陈德亮并没有休息,而是为其做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在他的救治下,落水的人吐出来了一些污秽物,大约十分钟后,终于把他救过来了。”陈德亮说,一直等到救护车来了以后,他和身边的人一起将溺水人抬上了救护车,陈德亮才松了一口气。

    被救人想当面感谢陈德亮,却被陈德亮拒绝了。“我不求什么感谢,听到他现在身体没什么大碍了,我就觉得都值了。”


    75f8c376b1bc4e73a38144ca98fea3ca.png

    于美英

    城阳区惜福镇街道前金社区居民

    今年62岁的于美英是惜福镇街道前金社区的居民。多年来,于美英除了照顾自己的公婆和家庭,还承担起了照顾孤寡婶娘的责任。1985年,于美英刚嫁给丈夫时,便听婆婆讲述了婶娘的故事。丈夫的叔叔和婶娘结婚后没几年后便过世了,婶娘没有改嫁,没有子女,一直跟着于美英丈夫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于美英嫁过来时,婶娘已经六十多岁了,虽然身体健康,但生活还是很孤独,多年来一直把公婆的这几个孩子当成自己的亲生孩子对待。自从嫁过来后,于美英经常会去看望婶娘,和她聊天解闷。从那时候开始,于美英便有了以后要为婶娘养老的想法。早些年,于美英和丈夫都在外工作,没人照看孩子的时候,婶娘都会主动帮她,还主动帮着打扫家里,这让于美英心里非常感动。后来,婶娘年纪大了,于美英便提出了将她接到自己家住的想法。

    将婶娘接过来之后,于美英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她的身上。婶娘一辈子不会做饭,以前都是于美英和其他几个兄弟姐妹给她送饭吃,于美英承担起照顾她的责任后,总是会先考虑她的口味,变着花样地为她做一些喜欢吃的饭菜。不管走到哪里,于美英心里总是记挂着家里,有时候外出中午回不了家,害怕婶娘饿肚子,她都会提前和几个兄弟姐妹说好,确保婶娘有人照顾,她才能放心。

    在于美英的言传身教下,她的儿子儿媳也将婶娘当做自己的亲奶奶一样对待。在全家人的照顾呵护下,婶娘有了一个安乐的晚年,一直活到了九十九岁。于美英说:“这都是我应该做的。我们伺候这一辈老人,是责任,是良心,也是行善积德。”


    83e38adb4ec643c090ae88acbad1c792.png

    颜丙兰

    城阳区上马街道剪纸团队成员、育英路助老餐厅负责人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颜丙兰与上马街道剪纸团队其他成员一起,深入学习红船精神,通过自己对“红船精神”的理解,参考了学习强国当中的一些题材,用几十个日夜创做出国内第一套红船精神剪纸共36幅,并捐赠给城阳档案馆。

    2021年7月,在城阳区科协的邀请下,颜丙兰与上马街道剪纸团队经过100多个日夜创作出百幅科技成果剪纸,为此团队成员们经常创作到深夜,加班到凌晨。作品完成后,颜丙兰又将百幅剪纸一幅一幅的装裱成百米长卷。长卷现被中国科技馆永久珍藏。这在中国科技馆是首例。

    2022年3月,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岛城的平静。在这场全民抗疫的战争中,无论是街道社区的工作人员,还是志愿者们,大家都斗志昂扬,奋战在第一线。颜丙兰与上马街道剪纸团队成员们有感于街道的指挥有方,民众的积极参与,创作了系列抗疫剪纸作品,向奋战在抗疫一线的“战士”致敬,为抗疫加油!

    2022年5月20日,城阳区优秀传统文化“六进”活动暨城阳区传统文化志愿者联盟成立仪式启动。颜丙兰与上马街道剪纸团队成员们在现场教学,大家兴趣浓厚,现场气氛异常活跃。折纸、构图、画图案、裁剪,在剪纸老师细心的指导下,社区居民们按照步骤,跟着老师的讲解一步步开始动手练习。虽然过程有些曲折,但当他们完成自己的第一幅剪纸作品后,都成就感十足。

    为了传承剪纸文化,扩大上马剪纸的知名度,颜丙兰与上马街道剪纸团队多次参加各种非遗活动及公益剪纸培训活动。以参加上马非遗大集、青岛市首届手造节、青岛胡峄阳文化节、第四届泰山设计杯山东手造创新设计大赛、公益剪纸培训等为契机,在活动现场教授有兴趣的人们,特别是小孩子们剪纸,推动剪纸文化传承发展,让更多人认识剪纸、了解剪纸,爱上剪纸。   

    在推广发扬剪纸艺术之外,颜丙兰还热心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颜丙兰与街道合作成立了爱心商户,解决外卖配送员的就餐问题,孩子暑假辅导问题。严把米面粮油质量关,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保驾护航。


    68f02584f05644cfba4f2684bf4a3aaf.png

    孙喜欣

    城阳区河套街道残疾人辅助性就业中心负责人

    1997年,孙喜欣的父亲罹患重病,生活不能自理。刚刚大学毕业的孙喜欣毅然放弃了一份稳定的高薪工作,回到家乡,只为方便照顾父亲。亲戚朋友们劝他不要放弃好工作,他却摇摇头,坚定地说:“我爸辛苦把我养大,现在轮到我照顾他了。”    

    孙喜欣的母亲身体也一直不好,手总是哆嗦,干不了活。孙喜欣和媳妇商量决定每天为老人做饭。从此,无论刮风下雨,夫妻俩总是准时准点回到父母家,为老人准备好可口的饭菜。周末天气好的时候,他还会将父亲推到院子里晒晒太阳。

    2008年,父亲病情出现反复,那段日子里,孙喜欣总是守在父亲的床前。白天,他把父亲抱到客厅,一边收拾家务,一边照看;晚上,他就搬到卧室和父亲同住,为父亲端水喂药。父亲爱干净,他就每天给父亲洗脸洗脚、擦洗身子、端倒便盆、换洗衣物;父亲胃口不好,他就变着花样儿地做些软烂、好吞咽的食物;父亲躺着不舒服,他就自学推拿知识,每天帮父亲按摩推拿,从不厌烦;父亲需要提高免疫力,他就省吃俭用为父亲买营养品补身体。在孙喜欣的悉心照料下,老人的身体日渐好转,他却瘦了整整10斤。

    呵护“小家”也不忘回馈“大家”,除此之外,孙喜欣还承担起了更多的社会责任。

    孙喜欣是一个善良有爱心的人。2014年,他和媳妇在村里建起了残疾人辅助性就业中心,专门招收残疾人从事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这些“特殊”员工管理起来费时费力,工作的时候,孙喜欣像照看家里的老人和孩子一样照看着他们。业务技能学得慢,他就一遍遍地教;身体残疾心理自卑,他就心连心与他们拉家常交流。几年的苦心经营,现在就业中心已经有34名残疾人员工,五险一金、基本工资、奖金……该有的福利待遇一样不少。

    敬老、为善像一粒朴实的种子,深深埋在了孙喜欣的心里。邻里说起孙喜欣,都会竖起大拇指称赞:“那可真是个好人!”


    bfc0f2b951904c568c14c9ead60e9b15.png

    徐淑霞

    城阳区河套街道孙哥庄西社区居民

    徐淑霞是孙西社区的一名老员工、老党员,多次被社区评为优秀员工,在接待居民和处理问题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她经常说:“我们对居民就应热情地接待、耐心地讲解,要有奉献精神,真诚、耐心地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她平时对同事、朋友都能以诚相待、友好相处,不论是谁遇到困难,她都会尽自己的最大能力去帮助和解决。

    多年来,她一直照顾这社区里的孤寡老人孟贤英。孟奶奶因为年事已高,行动多有不便,作为热心邻居,徐淑霞承担起照顾她的重担。老人需要帮助了,只要喊一声,她便立即前去帮忙。逢年过节的特殊日子,她也会特意去看望孟奶奶,陪老人聊天解闷,让她感受到节日的气氛。只要看到孟奶奶家里有需要打扫的地方,她总是二话不说,立刻去打扫,清洁地面、桌面、厨房,每次都把家里收拾地干干净净、整整齐齐,让老人感到无限的温暖。

    做好事并不难,但能多年如一日地坚持照顾一个老人,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然而,徐淑霞这位普通人却坚持了下来,她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朴实无华,默默地帮助与奉献着。

    除此之外,她还热心公益,积极加入到社区阳光志愿者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志愿者无私奉献的精神,也充分发挥着党员在志愿服务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徐淑霞与志愿者们积极投入到社区卫生清洁打扫活动中去,她本着不怕脏、不怕累,服务社区,奉献社区的精神,积极行动,在社区里捡拾烟头、清扫垃圾、去除杂物、清理墙壁和告示栏的小广告。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徐淑霞的身影。在社区幼儿园放学的时候,也总会看到徐淑霞的身影,她与老师、保安共同维持秩序,疏导幼儿园门口的车流和人流,引导幼儿进出校园。一句暖暖的问候,一个甜甜的笑容,总是让孩子和家长们的心里暖暖的。

    走访入户、上门帮扶、志愿服务……徐淑霞每天的平均行走步数均在30000步以上。在外人看来,她总是精力充沛,热心热情,面面俱到。为社区和居民服务,虽说很辛苦也很繁琐,但她却乐此不疲,她说,只要自己条件允许,便会一直秉持一颗初心坚定地走下去。


    b51181e5e4ce45beb33bfeeed15b5d50.png

    栾福玉

    城阳区民声服务中心话务员    

    栾福玉,1991年出生,2013年5月入职城阳区民声服务中心,连续多年被评为城阳区政务服务便民热线金牌话务员。

    于平凡岗位坚守,她是可靠的业务能手。栾福玉平时主要的工作是回访市民、对接业务及日常工单转办。入职以来,年均接听市政务热线交办电话23000余个,年均转办工单40000余件次。在话务岗位上,她十年如一日,始终本着热心、耐心、细心的工作理念,始终保持谦虚谨慎、忠于职守的工作作风,认真及时接处市民诉求。在工作生活中更是不断更新熟练业务知识,严格要求自己,连续多年被评为城阳区政务服务便民热线金牌话务员。

    因热线工作性质需要,话务人员需要24小时接处市民诉求,特别是疫情敏感时期以及夜间值班期间,还要应对市民紧急突发应急情况。在紧张的值班工作中经常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夜班及节假日的值班值守,两班倒的工作模式,常常让她因工作而顾不上照顾家庭。在疫情防控严峻时期甚至半个月见不到孩子一面。有一次栾福玉的孩子感冒发烧,为了不影响单位工作进度,她将孩子交由家中长辈照顾,待一天的工作结束回到家中她才发现孩子误食了加倍的药量,随即紧急带孩子就医治疗。

    作为业务骨干,栾福玉还兼任热线培训师。她灵活运用自己积累的业务知识为新入职人员答疑解惑,更将自身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每一位新入职的同事,努力提高话务队伍的整体工作水平。在她的认真教学下,同事们的工作效率得到明显提升。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团队先后获得“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项目”、“山东省服务名牌”、“山东省三八红旗集体”、“青岛市文明服务示范窗口”、“青岛市青年文明号”、“2010年青岛市政务服务热线办理工作先进单位”、“青岛市巾帼文明岗”、“青岛市为民服务示范岗”、“2010年青岛市政务服务热线办理工作先进单位”、“2017年阳光城阳建设先进典型阳光服务窗口”等荣誉称号。她的付出也得到了同事们的认可与一致好评。


    3a16dd50ff8f4e1991562c708eeb3391.png

    魏菲菲

    棘洪滩街道卫生院病房护士长

    2021年1月魏菲菲被调入棘洪滩街道卫生院医养结合病区。因为病区刚刚成立,好多工作都是空白。她凭借之前的管理经验,及时学习了医养方面的新动态,并将两者融合,制订出符合科室特色的一整套工作流程。鉴于科室护士年轻化,经验少,她就利用晚上、休息时间开展业务培训,手把手指导,把自己所掌握的护理知识和经验无私传授给她们。

    5月2日魏菲菲遇到了一位臀部患有大面积褥疮的老人。陈奶奶年过八旬,患有阿尔茨海默症并且右下肢因股骨干骨折短缩、肿胀不得不长期卧床,如果不治会有性命之忧。几经斟酌讨论,在咨询多位治疗褥疮的专家之后,陈奶奶的护理方案顺利制定。首先需要一点一点剪除腐肉,老人右腿不停抽动增加了此项操作的难度,一套繁琐的换药流程下来,魏菲菲常常是汗流浃背,累得腰都直不起来。就这样日复一日的清洗、换药、擦浴……几个星期后,陈奶奶臀部的褥疮明显好转,表面腐肉完全祛除,大家喜上眉梢。

    3月5日凌晨2点,魏菲菲接到医院通知:“凌晨3点半区政府广场集合!支援莱西!”。疫情就是命令,她简单收拾了几件衣物,便匆匆前往目的地,坐上了开往莱西的大巴车。在莱西的任务是进行核酸采集工作,作为领队的她立即跟对接人员进行沟通,对队员进行了工作分工,带头投入到采样工作中。有的老人、残疾人、居家隔离人员不能到现场,她就带领同事上门取样,农村的马路上、三轮车上、百姓的院子里、炕头上,他们奔波不停。3月16日,他们在莱西顺利完成了第11轮核酸检测任务。返回城阳后,她们又立刻投入城阳区重点人员采样工作中。因居家隔离人员较多,分散,任务执行非常困难,她没有胆怯退缩,带领队员每天穿梭于各个小区。3月23日结束任务后她右脚脚踝痛的厉害,因为不断地爬楼导致韧带拉伤复发了。次日早晨魏菲菲的脚仍不敢落地,但这时又接到新任务,大家都让她休息一天,但她知道现在正是关键时刻,采集人员少、时间紧、任务重,她坚定地向领导表示:“入户走不了,定点没问题。”于是,她又全副武装地投入到核酸采集工作当中去。

    每一份坚守,都是人生工作生涯中的一抹暖色,也是她作为一名党员彰显的责任与担当。



    4fadfe0fde2d445c8b4ab792180efb98.png

    李书卿

    城阳区实验中学教师

    李书卿,城阳区实验中学教师,2010年8月参加工作,始终以模范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知责于心,履责于行,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他并不魁梧,却凭借着无穷的力量,鼓舞人,推动人;他不善言辞,却能用无声的言语,温暖人,影响人。他先后获得城阳区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贵州省关岭自治县“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安顺市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安顺市“援安专家”、贵州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安顺市“优秀共产党员”、城阳区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最美志愿者、青岛市“最美教师”等多项荣誉称号。

    2019年,李书卿同志积极响应国家东西部扶贫协作号召,到贵州关岭支教。他不避难不畏险,走遍关岭的山山水水,为深山里的娃娃开启了梦想之窗。挂职关岭,他坚持青安合作,注重工作协同,把城阳教育的优秀管理经验带到关岭。舞蹈社团节目成功走出安顺走向全国;融合城阳校园足球经验的足球特色学校,实现学校足球历史上零的突破。贵州关岭少数民族居多,遗留大量老人和儿童。李书卿坚持思想引导和物质帮助双管齐下,从学习到生活,他无一不关心,无一不帮扶。第一次援贵结束后,李书卿再次向组织请缨援贵,山里的学校和孩子,成了他心里放不下的牵挂。他的身影再次活跃在安顺的崇山峻岭之中。

    思想决定行动,境界决定担当。他主动递交返回关岭的抗疫请战书,成为青岛市返回贵州的第一批支教队员。他筹款筹物,解决学生实际困难。他利用专业知识,制作微课在线教育课程,对学生在疫情中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助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在城阳区实验中学,李书卿同志在做好体育教学工作的同时,兼任学校后勤工作。他实干笃行,秉承精益求精的精神,认真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及时摸排整改。尤其是疫情防控期间,他常常利用休息时间加班加点,消除校园安全隐患,为学校师生营造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保障师生安全开学。

    十二年从教,两年支教,李书卿同志以党员的服务精神、以教师的奉献之情,向组织、向人民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作为一名党员教育工作者,李书卿同志将一如既往以信仰之光照亮前行之路,以如磐初心激荡奋斗伟力,在争做“四有”好老师、办人民满意教育之路上再立新功。


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下载“爱城阳”
给你更多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