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查收这份疫情期间的心理健康防护攻略→
2022-11-29 09:00:57 城阳新媒体部
  • 城阳融媒讯|2022年11月28日0时至24时,全省报告新增本土确诊病例56例(含省外入鲁返鲁人员4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808例(含省外入鲁返鲁人员73例)。

    截至2022年11月28日24时,全省现有本土确诊病例621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7884例。


    图片

    面对持续的疫情防控,有些人容易产生心烦意乱、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甚至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头痛、疲乏、入睡困难、睡眠浅及多梦等不适症状。当出现上述反应时,不要惊慌,不要过度担心。如何在疫情期间进行自我心情调节呢?

    1


    不同人群的心理调适

    图片



    建立对疾病的客观认识,通过官方媒体了解准确的疫情信息,不传播和轻信来自非官方渠道的疫情信息,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盲目乐观或恐慌心理。


    图片


    避免不必要的外出

    疫情期间,避免不必要的外出,与家人共同学习疾病防治知识,关注家人的身心健康,营造良好的居家氛围。

    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与家人共同进行棋牌等游戏,与亲属、朋友等通过手机、互联网等进行沟通交流,形成互相关爱的支持系统。

    制定一个新的健康生活时间表

    保持规律的作息,尝试每天在家中进行运动,如太极、八段锦等。

    做好个人防护

    注意个人卫生习惯,外出时做好个人防护。若出现发烧等疑似症状,应冷静对待,到定点发热门诊寻求诊断和治疗。




     


    图片


    保持情绪稳定

    避免长时间阅读或讨论负面信息,如果较长时间处于消极情绪中,要有意识地调节,转换想法,调整行为。

    保持健康的作息

    保持健康睡眠节律,早睡早起,半夜不要看手机。保持健康饮食。即使不能出门,也要注意个人卫生。

    坚持每天锻炼

    探索适合的锻炼方式, 如广播体操、垫上运动、街舞、八段锦、太极拳、瑜伽等。

    保持课内课外学习

    利用各种网络资源有计划地学习。按照学校的要求,认真参加网络课程学习,完成家庭作业。

    提高信息判断能力

    不信谣、不传谣, 不要仅看信息表面,而要根据信息发布方的公信力、信息的支持证据和逻辑做出鉴别判断,避免受谣言误导。

    维护人际支持

    通过远程方式与不能见面的家人、朋友、同学等保持积极联系,彼此表达关心。有情绪波动时可与亲友倾诉,可以为压力较大的亲友提供力所能及的情感支持。



    图片


    积极适应新工作模式 

    学习疾病防控知识,做好个人防护,避免过度焦虑,积极适应新工作模式:在工作场所返岗者,遵守工作单位、工作场所的防护要求;如果需要与同事远程协作办公,应积极学习和磨合,降低工作方式改变带来的紧张和焦虑。远程办公的返岗者,要尽快学习和适应线上工作方式,加强与同事的沟通和磨合。

    居家办公的返岗者

    建议通过有仪式感的方式划分工作与生活的边界,如准时起床,穿戴整齐,找到一个尽量安静的地方作为工作区,清晰区分上班和下班等,与同事保持顺畅沟通。工作过程中,尽量避免接触疫情信息等容易导致分神的内容;执行关键任务时,应彻底杜绝无关信息,确保注意力聚焦在工作中。

    保持对自己身心状态的觉察

    若出现过度疲劳或家里有确诊患者、疑似患者、医学观察人员,一方面及时向上级领导 或同事求助,请求换岗或休息;另一方面,可通过热线、在线咨询等方式寻求专业帮助;若自身有可疑症状,请及时就医。


    线


    图片


    避免劳累过度

    避免长时间工作,适当安排换班,脱离病房环境。

    注意饮食

    饮食清淡丰富,补充维生素C,保持自身的免疫力。

    放松心情,适当锻炼

    在休息时可以听一些轻音乐,做一些娱乐活动。每天练习深呼吸2~3次,呼气要缓而慢,因地制宜地做一些体育活动,如伸展肢体、做八段锦、太极拳等。

    保持充足睡眠,调整情绪

    尽量保证有效的睡眠时间,接受焦虑情绪,适度焦虑可以帮助提升应对能力并发挥潜能;允许自己的负面情绪适度宣泄,比如哭一场、与信任的 朋友或同事倾诉、分享。保持与家人的联系,获得情感上的支持;关心家人,感受和谐家庭氛围。

    肯定自我价值

    加强学习防护等相关专业知识,适度关注主流媒体对疫情的报道。接受自身和医学技术的限制,尊重客观现实,与同事共同做事,相互鼓励。积极地自我对话,肯定自己的付出、专业能力和自我价值,提高自我效能感。



    图片


    制订一个计划

    安排好每天要做的事情,特别是要保证规律的饮食和睡眠。

    钻研一件事

    看书、听音乐、写字、学习一项新技能等,并且享受这个过程。

    找到一种支持

    认真地跟家人一起做家务和聊天。聊天的主题丰富一些,不要只聊疫情。自我调整很困难时,可以通过热线或网络咨询寻求专业支持。

    进行一项锻炼

    定时锻炼,特别是心情烦躁时,可以做一遍八段锦或自己喜欢的室内运动。可以使用运动或健身APP,跟朋友远程约好一起锻炼。

    思考一些体验

    思考自己可以从这段经历中获得什么有价值的人生体验。


    2

    不同心理问题调适方式


    睡眠不好怎么办


    图片

     

    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卧室的环境应当安静、舒适,光线及温度适宜,尽量不把闹钟放在床头,避免反复看闹钟影响入睡。


     

    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每天同一时刻起床,避免边玩手机边睡觉、开灯睡觉、喝酒助眠、晚上不睡白天补觉等。


     

    合理安排活动

    规律进行体育锻炼,睡前 1 小时内不做容易引起兴奋的脑力劳动或观看容易引起兴奋的书籍和影视节目,可以选择听舒缓音乐,结合适当的呼吸或肌肉放松训练。


     

    积极投入工作

    积极投入眼下的重要工作,哪怕是娱乐活动,也要全身心地投入。从工作中寻找乐趣,发现意义,看到力量与能量。


     

    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持续心情不好,紧张不安、提心吊胆,拿不起、放不下,始终难于自我缓解,可以主动拨打心理热线或通过网络咨询等,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如何克服焦虑心理


    图片



     

    避免过分关注

    有了基本防范措施以后,就不必对自己的身心感受和外界信息过分关注,应当将注意力投入更多积极、有意义的事情上。


     

    保持社会联络

    通过微信、网络、电话与熟悉的朋友保持畅通联系,借助与亲朋好友的互动,看到生活的美好,转移对疫情信息的过度关注。


     

    生活规律如常

    保持正常的生活规律,即使宅居在家,也要保持良好的生活节奏和习惯,这有利于增强抵抗力。


     

    积极投入工作

    积极投入工作:积极投入眼下的重要工作,哪怕是娱乐活动,也要全身心地投入。从工作中寻找乐趣,发现意义,看到力量与能量。


     

    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持续心情不好,紧张不安、提心吊胆,拿不起、放不下,始终难于自我缓解,可以主动拨打心理热线或通过网络咨询等,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如何克服恐慌心理


    图片



     

    不信谣言、理性认知是关键

    对于新型冠状病毒的认识,从完全无知到知之甚少、到逐步了解,已经掌握了不少规律。要通过官方渠道客观了解疫情相关信息,不要轻信谣言。


     

    有备无患、积极防治是保证

    不折不扣落实各种防护措施,加强个人防范,有效切断传染源,减少感染机会。


     

    相信科学、坚定信心是前提

    历史发展证明,科学的力量已经帮助我们战胜了很多病魔。对抗击疫情的战役中,已经有了胜利的曙光。


     

    反思个性、锤炼意志是收获

    疫情是一面镜子,我们可以借此反思人生、思考生命,培养沉稳、热心、乐观的个性, 锻炼刚毅、勇敢、坚定的意志。


    担心感染怎么办


    图片



     

    积极防范

    按照科学手段,做好有效防护。少出门、出门戴口罩。注意个人卫生,避免集体聚会。


     

    保持警惕

    疫情传播时期,对可能感染疾病保持警惕,监测体温,察觉症状,适度了解自己身体症状,一旦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寻求医学专业支持。


     

    适当放松

    通过听音乐、深呼吸、尝试冥想训练等,放松身心,让心态慢慢平稳下来,减少无谓的忧虑与担心


     

    调节生活

    设计好疫情期间的生活工作计划,有规律地生活,让生活充实起来,提升生活质量。


     

    升华提高

    多掌握健康科学知识,多学习和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升自己的认识,吸取更多积极的能量。


    大家需要学会积极面对疫情,一定要有战胜疾病的信心,疫情再难,终会结束,抗击疫情的战役,终会胜利。


    防控新冠肺炎 你我责无旁贷

    沉着应对 科学防治 同心协力 战胜疫情

    来源:山东省卫健委


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下载“爱城阳”
给你更多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