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阳融媒讯|近年来,城阳区立足科技强审要求,将“智慧审计”作为破解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的“金钥匙”,向信息化要资源、向大数据要效率,激活审计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系统谋划,绘制智慧审计蓝图
城阳区牢固树立大数据审计新思维,从夯实数据资源基础、建立数据分析日常化工作机制、创新大数据审计技术前沿应用等方面制定科技强审建设总体规划,谋划部署审计领域数字化改革重点任务。结合行业审计需求和前沿技术应用方向深化智慧审计在各行业的渗透,每年年初确定1至2个行业领域,在大数据技术应用、审计模式创新上倾斜资源进行重点攻关。近三年,已在投资审计、预算执行审计、自然资源等领域形成了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显著成果,部分成果获得青岛市优秀审计项目特等奖。加强对数据采集、存储、整理和使用的全过程管理,制定完善规章制度,提升数据管理集约化、使用规范化水平,有效提升数据使用价值。
攻坚提效,实现“1+N”深度融合
城阳区紧盯前沿技术发展动向,探索信息化技术手段与自然资源、预算执行、公共投资等审计业务的深度融合。在自然资源审计中,创新性应用时空数据ARCGIS、地理信息系统天地图、谷歌地图等,发现改变林地用途未及时发现、违规填埋河岸线等问题,有效破解自然资源审计时间、空间、信息不对称等难题。在预算执行审计中,审计人员取得近三年规划许可台账、土地出让台账、基础设施配套费收费台账等,充分运用SQL、VLOOKUP函数功能,对基础设施配套费预算编制进行分析,力促非税收入预算编制科学,足额按期征缴。在亚洲杯足球场投资项目审计中,引入BIM技术对施工图纸进行三维化、立体化审查,发现施工图缺少标注、洞口位置错误、构件冲突、标高错误等问题共计119处。利用Navisworks软件的碰撞检查功能排查管线碰撞问题时,提前发现机电管线与结构碰撞、机电管线与自身碰撞等问题共计405处,通过优化图纸,避免后期施工错误,减少返工,为项目节约建设资金。在某医院经济责任情况审计中,审计人员通过对HIS、LIS、PACS数据抓取、归集、清洗、处理、调整,利用关联数据建模等方法,发现该院既存在多收费又存在漏收费、分解收费等问题。
加强培训,壮大智慧审计力量
抢抓事业单位改革机遇,配备专门科室、选派专职干部负责全局智慧审计工作业务指导。持续派出业务骨干积极参加上级审计机关组织的“以审代训”审计项目,学习上级审计机关在大数据审计中的优秀经验与技术,提升对数据疑点的捕捉力,提高数据分析精准度,培养在实战中能解决问题的数据尖兵。同时紧紧扭住“年轻审计干部”这一智慧源,通过参加审计署、省厅等上级审计机关组织的计算机培训,“中国审计数字在线网”网络教育、省厅计算机审计培训等平台,提高年轻干部的计算机运用能力,并鼓励其探索Python、地理信息技术、区块链、云计算等大数据审计新领域技术的运用,为审计队伍注入“新智慧”。在审计流程中创新应用“现场+非现场”审计模式,采用“总体分析、发现疑点、现场核实、系统研究”的审计思路,对较大型的、统筹性的审计项目,实行数据分析集中化,并针对智慧审计系统推送的审计疑点进行现场核实,实现非现场审计与现场审计协调衔接。
(通讯员:张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