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阳融媒讯|弘扬时代新风,挖掘先进典型。经过层层筛选,最终确定了方修涛等6名同志(排名不分先后)为2022年度九、十月份“城阳身边好人”。名单如下,一起来看一下吧!
事迹简介
方修涛
城阳区流亭街道赵哥庄社区居民
方修涛,1950年生,城阳区流亭街道赵哥庄社区居民。
9月下旬,在城阳区流亭街道赵哥庄社区,81岁的老人方和念,在外出遛弯儿时,不慎跌落干枯河道,导致胳膊受伤。同村72岁的方修涛老人,听到呼救后立即下河,将方和念托举上岸。但因长时间托举,方修涛老人胳膊受伤,不得不住院治疗。
对于当天发生的事情,方修涛老人家还记忆犹新。
下午两点多钟,他听到有人大声吆喝:“有人掉河里去了,下去救人!”于是方修涛赶紧跑了过去,下河以后,发现落水者摔断胳膊,不能动弹,于是方修涛先把他托到二层平台上。上二层平台以后方修涛有些体力不支,但是他继续用力向上托举。据方修涛老人回忆,干枯的河道大约有三米深,当时自己和同村另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方和弓一起,一个在下面举着,另一个在岸上拉,用了近二十分钟,才把方和念救上岸。方修涛老人表示,别看自己七十多岁了,但身体还算硬朗,危急时刻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赶紧救人!
由于救治及时,方和念老人并无大碍。落水者方和念的儿子也对方修涛、方和弓二位老人表达了感谢。村民们得知二位老人的见义勇为事迹之后,都深受感动。
对于父亲的举动,女儿方和玲并不惊讶,她表示,父亲当天救完人回来,都没有跟家人提及此事。过了几天,方修涛老人觉得胳膊和手不舒服才跟家人说起他救人的事。在女儿的心里,父亲是一个有善心的人,而且从小就教育她,在别人遇到困难时,要勇于伸出援手。只不过老人年纪大了,他不知道自己的身体可能承受不住,老人现在正在医院进行积极康复治疗,女儿希望父亲能够早日康复,如他所愿还能帮助更多的人。
胡翠婷
城阳区流亭街道洼里社区居民
胡翠亭,1963年生,群众,城阳区流亭街道洼里社区居民。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更何况是儿媳妇。但说起家住流亭街道洼里社区的胡翠亭,社区居民都会竖起大拇指,夸她是一个久病婆婆床前至纯至孝的好媳妇。多年来,胡翠亭耐心、细心、用满腔真情照顾着因中风瘫痪在床的婆婆,守在婆婆的病床前,不离不弃,给婆婆喂饭、喂药、翻身、擦洗。她日复一日地重复着这些简单而枯燥的动作,用朴素的行动,诠释着孝心孝道。
胡翠亭今年59岁,1997年与丈夫胡保田结婚,婚后育有两个孩子,家庭和睦,幸福美满。这么多年来,婆婆的好她也一直记在心里,她特别感激婆婆,一直觉得没有婆婆的付出,就没有他们这个小家庭的舒适生活。
天有不测风云。2017年的一天,婆婆中风摔倒,虽然经过了手术治疗,但从那之后便瘫痪在床,衣食住行都需要人伺候,胡翠亭毅然顶起了这个重担。每天早上,婆婆刚醒,早已准备好早饭的胡翠亭便先为她按摩身体、梳洗,之后喂婆婆吃早饭。为了让婆婆的饮食营养均衡,胡翠亭每天变着花样做一些可口、松软的饭菜。
给婆婆翻身、按摩是胡翠亭每天必做的工作,也是最累的。胡翠亭的婆婆身高一米七,体形比较壮,翻身的时候特别费力气,每次胡翠亭帮婆婆翻身都得憋红了脸用力使劲。但为了防止婆婆长褥疮,她宁愿自己累点。这么多年,婆婆身上的衣服总是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家里也是被胡翠亭打扫得干净整洁,没有一点儿异味。胡翠亭自己的年纪也大了,精力不如年轻人,有时候也会感到疲惫,但每当夜晚来临,四周寂静下来的时候,看着婆婆安睡的样子,她的烦恼也消之殆尽。这么多年,她早已经习惯了这种起早贪黑,忙忙碌碌的生活。丈夫胡保田看到她无怨无悔地照顾着父母,对她也非常感谢,也经常感慨自己娶了一个至纯至孝的好媳妇,一句辛苦,也让胡翠亭心里感觉特别温暖。
蔚海霞
城阳区人民医院麻醉手术科副主任医师
蔚海霞,1981年6月生,中共党员,麻醉学硕士,现任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麻醉手术科副主任医师,外科四支部宣传委员。
自2004年9月参加工作以来,蔚海霞在麻醉医生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工作18年。18年来,她爱党爱国,爱岗敬业,努力钻研专业知识,力争做到精益求精,加强医德医风修养,视患者如亲人。工作中她致力于从根本上提升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18年来她参与的麻醉手术有10000余例,无差错事故发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急危重症、老年患者及小儿患者的麻醉处理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获得患者与同事的一致好评,多次被评为“优秀医师”和“优秀共产党员”。
2020年疫情一开始,蔚海霞第一时间递交了请战书。虽因为科室工作性质的特殊性,没能去到抗疫一线,但是也随时接受疫情的考验。在疫情最肆虐的时候,一些急诊危重患者急需手术,她毫不犹豫,做好防护,迎难而上,让患者的生命得到及时救治,转危为安。她多次参与核酸采集、疫苗保障工作,足迹遍布城阳各个街道;跟随党支部到红岛、棘洪滩等街道义诊,做好健康科普知识的传播;参加公益活动,为困难群众捐款捐物,解燃眉之急,2022年5月她参与半岛都市报举办“我为老人摘樱桃”活动,在点滴之中践行一位共产党员的信念。
为不断获取新知识,蔚海霞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培训与专业讲座,在北京朝阳医院麻醉科进修一年,在青岛市立医院麻醉科学习半年。在不断的学习中,她拓展了认知领域,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先后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第五届济宁自然科学学术创新三等奖1项。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篇,编写论著1部。参与山东省医学会镇静-镇痛专项基金课题2项,主持院级课题1项。
2020年她代表城阳区人民医院麻醉手术科参加青岛市第八届“健康杯”麻醉技能大赛,获得团体一等奖,个人第一名(一等奖);代表青岛市参加山东省麻醉技能竞赛获得团体三等奖,个人优秀奖。除此之外,她还曾获得青岛市第八届“健康杯”技能竞赛状元、青岛市“三八红旗手”称号。2022年获得青岛市“五一劳动奖章”。
冯正正
青岛市红岛人民医院内一科护士
8月16日上午9时许,在城阳区绣城路与文阳路交界红绿灯处上演了惊心动魄的一幕。一辆白色轿车在路边紧急停靠,从车上下来的一名女士抱着孩子慌慌张张地跑向路边,不停拍打孩子的后背,紧跟着车上又下来两个人围了过去。碰巧,红岛人民医院内科护士冯正正开车经过此处,远远看到了这一幕。
“刚开始我也没有多想,以为孩子呕吐了,当开车经过他们身边时,我看见孩子还没有好转,多年医务工作经验告诉我,这种情况不妙。”冯正正回忆,于是她急忙停车跑过去询问情况,只见一家人边呼叫边拍着孩子后背,手忙脚乱、不知所措,孩子妈妈更是急哭了,她说孩子才8个月大,刚刚在车里喝水被呛到了。冯正正发现孩子表情痛苦、脸色通红、憋气、呼吸困难,可以初步判断孩子喉咙或气道内可能有异物堵塞,情况十分危急。她没有犹豫,立即抱过孩子,用海姆立克急救法进行施救,一开始孩子没有反应,一次、两次、三次……大约七八次后,“哇”的一声,孩子终于大哭起来。
孩子脱险后,冯正正又细心地给孩子清理干净眼泪、鼻涕和口水,避免二次呛咳。“太好了,孩子没事了,太感谢您了”一家人激动地哽咽着,连连拱手道谢。冯正正安抚孩子的同时,耐心地向家长说了一些注意事项,并且科普了海姆立克急救法的知识,与孩子的妈妈互换联系方式后,便开车离开了。
8月20日,孩子的妈妈经过多方打听,专程前往红岛人民医院,向冯正正送上鲜花和锦旗表示感谢。“当时救人完全是出于本能,这是一个医护人员的天职,不管什么时候,遇到这种事我都不会袖手旁观,相信换作任何其他人也会这么做的,”冯正正真诚地说。
自2006年参加工作以来,她每天细心巡视病区的每个病床,昨天有病人术后生命体征不太稳定,夜里情况怎么样?有病人已经符合出院要求,手续办理如何了?室内温度、湿度是否正好?地板干不干净……大大小小的事情,她都一一详细记录处理。
未来的日子里,她会继续真诚地对待每一位患者,让患者都能够收获不一样的感动。
吴建宇
城阳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
2013年4月,吴建宇进入城阳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从事护理工作,先后获得城阳区优秀护士、青岛市优秀专科护士等荣誉称号。2019年末新冠疫情发生后,吴建宇第一时间加入抗击疫情一线工作,同时递交入党申请书。2020年3月至2021年7月借调至城阳区人民医院发热门诊,承担对境外返回人员的新冠筛查工作。同年八月,经组织批准成为入党积极分子。2021年7月至2021年9月借调至城阳区人民医院应急门诊工作。2021年11月参加青岛援日照核酸采样任务,2022年3月参加城阳区人民医院援莱西核酸采样任务,2022年8月参加山东省援海南核酸采样任务。援外核酸采样期间,情况复杂多变。吴建宇服从指挥、严于律己、认真负责,充分发挥男护士优势,有时独自深入偏远乡村,有时下到工厂、码头,都能很好的完成核酸采样工作。任务完成后及时、准确汇报,成为核酸采样队长得好帮手。无论是乍暖还寒的莱西核酸采样,还是烈日当空的海南驰援,他都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
在重症医学科工作期间,吴建宇认真学习、虚心请教,不断补充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同时,发挥男护士专长,积极参与科室建设。在发热门诊工作期间,他吃苦耐劳,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从归国的人员中筛查多例新冠阳性患者。对有基础疾病的归国人员,积极参与治疗工作,与医师默契配合,使患者转危为安。发挥重症医学科护士专长,对发热门诊呼吸机、抢救车等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使设备时刻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吴建宇工作积极主动,遇到困难,从不退缩;遇到突发状况,从容处置。在对抗新冠疫情的战线上作为一名优秀士兵一直坚守着,不负组织重托,不负群众期望。
方润杰
城阳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学生
方润杰同学是城阳区职业中专20级建筑二班的一名学生。9月16日下午,方润杰同学在放学路上发现一名受伤老人,脸上、手上血迹斑斑。经多方打探,历时两个多小时,最终将老人安全护送到家。
9月16日下午放学,方润杰同学跟往常一样坐公交车回家,下车时,他看到一位老爷爷坐在路边的台阶上。走近一看,发现老人流了很多鼻血,嘴里也有不少的血。于是他赶紧过去仔细查看老爷爷的伤势,准备叫救护车,但老爷爷连连摆手示意不需要救护车。旁边好心的路人拿来卫生纸让老爷爷擦了脸上的血,看到血已经止住,方润杰这才放下心来。他连忙询问老爷爷家人的联系方式,老爷爷说出儿子电话后,方润杰急忙拨打电话,却无人接通。事态紧急,怕老人儿子未及时听到来电,方润杰随后又连续拨打了20多个电话,但依旧没有回音。方润杰同学觉得这么打下去也不是办法,于是决定亲自去找老人的家人。得知老爷爷家的地址后,方润杰同学一路跑到了老爷爷家门口,用双手用力敲门,可敲了很久,始终无人开门,只好原路返回。这时,他看到有一位老师代他正在照顾老爷爷。经了解,老人跟儿子闹了矛盾,这或许是迟迟没有人开门回应的原因。
方润杰同学十分着急,想要尽快把老人安全送回家。见状,旁边的女老师问道:“老人家,您有家里的钥匙吗,我们两个把您扶回去吧。”老人家点了点头说:“好,麻烦你俩了。”方润杰同学安慰道: “不麻烦,您这把年纪了,就不要跟小辈较劲,不要气坏了身体。”于是,在方润杰同学一行人的搀扶下老爷爷来到了家楼下,方润杰同学又尝试着拨打了老人儿子的电话,这次终于接通了。老人的儿子听到父亲受伤后也很是着急,急忙下了楼。之后,方润杰同学跟老人儿子交代了老人的状况,跟老人儿子一同带老爷爷去了医院。老爷爷的家人感动于方润杰的热心,想用钱来表达对这个热心少年的感激,但都被他谢绝。
方润杰同学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新时代少年的社会担当。在学校,身为班委成员,他也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由于品学兼优,多次被学校选为校级三好学生。在他的带动下,班级也形成了助人为乐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