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阳街道激发五社联动新动能 力求基层治理新成效
2022-10-27 15:13:44 城阳融媒
  • 城阳融媒讯|近年来,按照区委、区政府和市、区民政部门的总体部署,城阳街道积极探索以社区为平台、以社会工作者为支撑、以社会组织为载体、以社区志愿者为辅助、以社会慈善资源为补充的“五社联动”基层治理新模式、新机制,推动了社会健康有序和谐发展。

    2021年6月,街道社会组织瑞阳心语、“社创街”和后田社区承接了全国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工作推进会。

    fd6c66d3e3ca4a76b358028c3a34c78b.jpg

    2022年10月18日,青岛市创新“五社联动”机制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工作推进会在城阳区举行,与会代表现场观摩了城阳街道后田社区和顺德居社区“五社联动”实践成果。

    c3dd1269a37d423ba661b5759b74ad93.jpg

    坚持党建引领,奠定“五社联动”组织基础

    一是加强党组织建设,

    保证“五社联动”规范运行

    突出社区党组织在“五社联动”中引领作用,统筹“五社”资源,提升联动效能。支持瑞阳心语、五福公益、蓝天救援队等社会组织成立党组织,把好发展方向,确保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二是加强社工站建设,

    建立“五社联动”协作机制。

    采取“街道引导、机构承接、项目运作、培育孵化、专业评估”等建站模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承接运营,并提供办公和服务场地,配备3名社工承担街道“五社联动”工作的组织、协调、发动、管理等服务保障工作。

    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提升“五社联动”运行高效。

    依托街道社工站,构建“社区+社会组织+社工”为联动主体的社工人才服务模式,开展社工职业水平考试动员和人才队伍能力提升培训,为社区选优配强社工队伍。目前,全街道共有130人通过社工师考试,推荐3名优秀社工评为“齐鲁和谐使者”。

    健全体制机制,构建“五社联动”枢纽平台

    一是建立“五社联动+三网行动”机制,

    推动多元主体融合。

    积极发挥社会工作站作用,打造街道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和瑞阳心语心理服务基地,联动30家社会组织和50家社区社会组织,共同推动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以创新“五社联动+三网行动”机制为课题,指导明阳路社区创建“全省基层治理实验点”。社区经验做法先后在中国社会报、大众日报、人民日报客户端等媒体杂志上刊发。

    二是建立“五社联动+三项清单”机制,

    提升社区服务效能。

    引导社区与共建单位签订契约化共建协议、与辖区慈善资源签订服务协议,形成“资源清单”,为“五社联动”提供资源保障;发挥社区工作者和网格员联户优势,收集居民信息和诉求,形成“需求清单”,为“五社联动”提供数据支撑;发挥社会工作者和社会组织专业优势,开展社区服务研讨,分析居民需求信息,结合“资源清单”,设计特色活动和品牌项目,形成可视化“服务清单”。

    三是建立“五社联动+组织培育”机制,

    激发社区自治活力。

    完善“居民需求征集—组建兴趣小组—开展专项培训—挖掘骨干力量—成立自治队伍—规范自治制度”六位一体的社区社会组织培育路径,动员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各类活动,成为社区志愿者,优化了社区多元融合、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良性治理生态。

    2befd270aa564cc78115fa0d4cd0e236.jpg

    聚合多元力量,创新“五社联动”治理路径

    一是培育服务品牌,

    扩大社区服务范围。

    围绕低保、特困、残疾人等弱势群体需求,拓展“小桔灯”心理救助向“物质+服务”多维救助品牌,组建街道“小桔灯闪闪亮”心理救助和社区“小桔灯”“蓝马甲”等帮办代办志愿队伍,心理咨询师与街道127户困难家庭结成心理帮扶对子、为116名弱势群体实现“小微心愿”。“小桔灯心理救助百千万工程”项目被省民政厅评为2022年度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优秀项目。

    二是找准居民需求,

    解决社区治理难题。

    针对辖区低龄老年人占比大,对养老服务品质需求高的现状,街道引进“老少年·潮公益”养老服务项目,打造社区“长者公益”志愿服务新风尚,中国社区报、学习强国平台、青岛晚报等媒体先后进行了报道。针对如何让垃圾分类工作更加贴近居民生活,街道组织实施了“炫绿花园”社区环境改善项目,开展“小手拉大手,邻里一起分”垃圾分类宣讲和“零废弃”厨余堆肥活动,推动家庭成员和邻里共同参与垃圾分类活动,撬动社区治理内生力量。

    三是创新服务形式,

    突破社区治理瓶颈。

    聚焦社区治理和民生需求,街道先后购买“幸福动车组”心理健康服务项目和“生命之初1000天”母婴关爱服务项目,构建社区居民心理健康和科学育儿服务体系,不断创新基层治理新路径。CCTV12《心理访谈》、《社区天地》、《心理与健康》、青岛日报等30余家媒体先后进行了报道。

    发挥示范优势,增强“五社联动”品牌效应

    一是挖掘专业社会力量,

    打造社区治理亮点。

    街道培育瑞阳心语、优孕爱儿、五福公益等15家专业社会组织,联动36名专业社会工作者,为54个社区开展近1000场服务,创新打造“小桔灯”“幸福动车组”“生命之初1000天”“老少年·潮公益”等品牌项目8个,形成社会服务示范和带动效应。

    5a20afea90124438a1a0fa40e241e9ea.jpg

    二是挖掘社区内生力量,

    培育社区社会组织。

    街道积极推行“5+X”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新模式,共培育各类志愿服务队、顺德美艺术团、向阳力量儿童义工团等社区社会组织420家。引导“一社区一品牌”创建,打造“党员会客厅”“公益小天使”“六色志愿”等社区品牌项目70个。

    三是挖掘社会慈善资源,

    关爱各类困难群体。

    街道慈善会支持35农村社区设立慈善基金,由街道慈善会统一管理,吸纳青特置业集团有限公司、天安数码城集团有限公司等会员单位130家,联动开展“慈善一日捐”“企业冠名基金”“慈善爱心午餐”“点亮心灯·与爱同行”“阳光明目·呵护眼健康”“慈善助医”等各类公益慈善服务,近年来累计救助各类困难群体600余人次,发放慈善救助资金380余万元。

    a73ee70c1b5143fb947eebcce278f3f1.jpg

    基层治理没有终点,社会组织大有作为。今后,街道将以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发挥“五社联动”效应,深化街道社区引导、社会组织联动、全民全员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城阳模式”,促进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新水平。

    通讯员:李晓君


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下载“爱城阳”
给你更多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