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阳融媒讯|今年以来,城阳区委党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校办学治校系列重要指示和《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精神,突出主责主业,以“作风能力建设年”为抓手,对标县区级一流党校,发挥好党校(行政学校)干部培训、思想引领、理论建设、决策咨询作用,用实际行动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抓班子带队伍,建机制搭平台。
进一步理顺职能职责和内部运行机制,重新调整领导班子分工和科室职能职责,强化和突出党校工作主责主业。
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实施目标化差异化绩效管理,着力增强教、研、咨工作力量,努力实现以事择人、人岗相适。
建立“党校研究组”工作机制,通过每日“微学习”、理论研讨、岗位练兵等方式,日积月累、久久为功,努力提高学习研究能力,增强服务决策本领。四是坚持以目标、问题、效果为导向,对标全国先进的一流县区级党校,找差距、补短板,以更高标准、更高质量推动各项工作。五是“架天线”和“接地气”齐头并进。充分发挥上级党校“2+1”、“4+1”牵手计划等平台作用,建立常态化有效沟通与合作机制,实现省、市、区三级党校优势互补,努力开拓党校工作新局面。
聚焦主责主业,教学宣讲有新收获。
突出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主业主课地位。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教学的中心内容和首要任务,按照相关课时比重设置课程。
积极参加教学竞赛活动。教学专题《弘扬伟大抗疫精神,铸就民族复兴丰碑》获得市级党校系统优秀教学奖。
开发新教学专题。组织教师开发8个新教学专题,开展了近二十次试讲研讨活动。6个新教学专题通过全校试讲。
推出微党课视频。开发录制10节微党课视频,分别在城阳电视台、“爱城阳”公众号、青岛市干部网络学院等平台发布,10节微党课全部在学习强国平台推出。
积极开展党性教育和理论教育宣讲。组建“作风能力提升年”宣讲团队,深入基层开展宣讲,截至目前已宣讲30余场次、受众3600余人次。积极发挥党性教育大讲堂宣讲平台作用,截至目前,大讲堂接待各级组织、团体27场次近500人次,VR网上展馆的点击量已突破5万多人次,实现了线上线下宣传教育的融合互补。
突出重点,抓好干部教育培训。
扎实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围绕提升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凝心聚力办好城阳区四新经济发展专题培训班、城阳区城市更新发展专题培训班等6期主体班次,参训学员350余人次。完成档案业务培训班、优化营商环境专题业务培训班等7期部门培训班,参训学员500余人次。
推动现场教学点提质增效。在全区打造了19个现场教学点。今年以来,现场教学点共接待200余批次、3000余人参观学习,打造了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的“城阳路径”。德州武城党校干部培训班、即墨区新入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培训班到中韩交流合作“国际客厅”、博士后创新创业园、后田社区等现场教学点参观学习。这是城阳区委党校打造现场教学点、服务干部教育培训“创特色、树标杆、走在前、开新局”的集中体现。
积极建言献策,提升科研咨政水平。
进一步完善科研工作制度。按照目标化和差异化管理要求,制定《2022年度教学科研咨政任务分配表》,召开科研工作调度会,确定教师们科研文章的选题方向、写作计划,明确写作规范要求。
积极做好省市党校课题研究。2022年分别承担省委党校立项课题和市委党校立项课题,正在积极准备结项工作。
撰写咨政报告。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聚焦“四区一园”建设,深入调查研究,结合城阳区实际撰写咨政参阅件。截至目前,撰写完成《关于建设胶东经济圈消费中心区的建议报告》《关于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与基层社会治理相结合的建议》等4篇咨政报告上报区委区政府,其中3篇得到区委主要领导的肯定性批示。
撰写理论文章。截至目前共撰写理论文章15篇参加省市各级研讨会,其中获得省级一等奖1篇、二等奖1篇、三等奖5篇。论文《从王尽美革命人生谈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发表在9月16日《山东党校报》,《基层社会治理何以推进?来自城阳区的经验与启示》发表在《青岛市委党校学报》2022年第四期。撰写完成改革创新建议7篇。
健全工作机制,提高街道党校建设水平。
加强对街道党校日常业务工作的督促和指导,帮助解决在师资安排、制度完善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增强教学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基层党员群众“听得进、学得好、记得住、用得上”,促进街道党校工作做深做实做出特色,切实发挥区、街党校培训基层党员干部和新兴群体的主渠道作用。今年以来,街道党校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0余期,培训党员干部近万人。
通讯员:袁昊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