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城阳区智慧农业发展规划(2021-2025)》
2022-07-14 16:37:05 城阳融媒
  • 《城阳区智慧农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是对十四五时期全区智慧农业发展系统规划与部署,是深入实施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激发数字经济活的重要举措,也是指导城阳区在十四五期间智慧农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行动纲领。现就《规划》相关内容进行解读:

    一、背景与依据

    “十三五”时期,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智慧农业发展,将抢占“智慧农业引领乡村产业振兴高地”列为全区“五大高地”攻势之一,将智慧农业作为全面构建“土地改良+智慧农业+乡村振兴”区域发展新模式的重要板块,为促进农业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智慧农业决策部署,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1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全省智慧农业发展的意见》(鲁政办字〔2018〕142号)和《青岛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五大突破、十大行动”方案(2020-2022年)》文件精神,密切衔接《青岛市城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青岛市城阳区智慧农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

    二、主要目标

    到 2025 年,智慧农业逐步成为都市现代农业的主要业态。农业农村数据采集体系建立健全,基础数据资源体系和大数据中心基本建成。科技创新平台研发能力持续提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全产业链条深度融合,智慧农业技术应用体系不断完善,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数据化、服务在线化水平显著提升,有效推动都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具体来说,规划提出了新增智慧农业科技创新主体10个,引进智慧农业专业人才50人,争取省部级创新示范项目8个,打造智慧农业示范园8个,培育智慧农业实用技能人才500人等。

    三、重点任务

    “十四五”新发展阶段,城阳区智慧农业发展务面临新机遇和新挑战。《规划》从3个领域系统提出了14项重点工程,主要提升四个方面的能力。

    一是智慧农业科技创新工程。建设山东产研数字农业研究院,促进“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要素有效集聚和优化配置,全面提升科技创新供给能力,发挥好综合示范作用;建设数字化耐盐碱作物育种智能服务平台,推动作物育种智能服务平台在耐盐碱作物育种中的应用;建设智慧农业装备创新中心,依托青岛农业大学-中俄智能农业装备创新中心,建设丘陵山地农机创新智造实验室,重点研发适合丘陵山区小田块作业的农机装备,满足东部丘陵山区农业生产需求,在夏庄、惜福镇两个街道打造应用试点,进行示范;建设智慧农业技术示范交流与输出基地,实现先进型、实用型、经济型智慧农业生产经营解决方案对外输出,打造阳光城阳新名片;建设国家级创新示范项目,加大科研投入,夯实科研团队实力,增强创新能力,争取省部级智慧农业创新重点项目。

    二是智慧农业示范工程。建设智慧农业示范园,依托现有特色优势作物示范园区,通过市场化手段建成一批智慧盐碱地稻作改良示范基地、智慧果园、智慧菜园、智慧茶园、智慧花园;建设农产品电商产业基地,拓宽销售渠道,全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直播电商示范基地;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强化上下游追溯体系对接和信息互通共享,不断扩大追溯体系覆盖面,实现农产品全过程可追溯;建设农业大数据应用中心,提高数据处理能力,构建数据资源体系,探索数据资源交易。

    三是智慧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强化智慧农业科技服务,充分释放高校和科研院所农业科技服务动能,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提供多样化的农业科技服务模式;加强智慧农业实用技能人才培育,培养智慧农业农技推广人员;加强智慧农业流通服务,发挥好供销合作社独特优势和作用,带动智慧农业流通服务新发展,打通为农服务最后一公里;加强智慧农业金融服务,进一步拓宽智慧农业融资渠道,引导金融机构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站建设向智慧农业园区倾斜,强化农业产业扶持;强化智慧农业科普培训服务,将科普教育基地建设成弘扬科学精神、普及智慧农业科学知识、传播智慧农业发展共识的重要载体。

    四、工作措施

    为确保更好贯彻落实《规划》,主要四个方面进行保障。

    一是加强组织协调。统筹推进青岛市城阳区智慧农业建设工作,各部门、各街道要站在全局高度,充分认识发展智慧农业的重要意义,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协调好各方面利益,建立沟通协调机制,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是加强政策保障。加强政策资金保障,统筹全区国家、省、市涉农扶持建设项目中有关智慧农业建设资金,按照规划整体推进全区智慧农业建设工作。

    三是强化人才支撑。建立智慧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强现代信息技术高端人才引进,吸引专业人才就业创业。加强各领域培训,提高“三农”干部、新型经营主体、高素质农民的智慧农业应用和管理水平。

    四是营造良好氛围。定期组织召开智慧农业发展现场会和总结会,及时总结智慧农业的做法、成效和经验,在全区复制推广。充分利用各种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及时宣传智慧农业新进展、新成效,让发展智慧农业成为共识。


    解读专家简介

    ed60b1aa822c4c15ad584a2da71213c6.png

    韩仲志,1981.6生,山东莒南人,博士,青岛农业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理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副院长,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负责人,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年创新团队带头人,青岛市农业大数据与智能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青岛市农业智能装备专家工作站首席专家。同时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物联网专项、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国际计算机学会,中国计算机学会、山东省光学工程学会会员,山东省和青岛市科技特派员,青岛市政协智库、统一战线智库研究员,Intel认证视觉计算工程师,IEEE Transactions系列10余家国际期刊审稿人,青岛农业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研究与实践编委,入选学校“1361”人才工程3层次人才,获评山东省“科技兴农先进个人”。韩仲志老师2006年硕士毕业来校参加工作,2012在职攻读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博士学位,2014、2018年先后破格晋升副教授、教授,2019年公派日本千叶大学访问学者,其中2009、2018年在地方政府挂职锻炼。

    自2006年起一直专注于计算机视觉农产品智能检测、食品安全智能探测、现代农业智能监测关键技术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1)在计算机视觉农产品智能分选装备研制方面:突破光、机、电、控多项共性关键技术,先后牵头研发了胡萝卜、马铃薯、洋葱等4个系列12种样机产品,构建了较为完整的根茎类作物农产品采后处理装备体系,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2)在食源毒素高光谱成像探测关键技术方面:通过多年持续攻关,初步形成了一整套高光谱成像黄曲霉毒素在线检测关键技术,该技术广泛用于花生、玉米大型油料加工企业、饲料加工企业和粮油外贸企业的农产品产前去毒。

    3)在现代农业智能监测系统开发方面:建设了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莱西市物联网大棚智能监控系统,构建了山东诸城外贸肉鸡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开发了青岛大沽河流域土壤养分与重金属污染GIS系统,研制了崂山茶等多种作物病虫害人工智能诊断系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下载“爱城阳”
给你更多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