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五、六月份“城阳身边好人”候选人公示
2022-06-28 10:30:10 城阳融媒
  •  

    图片

        城阳融媒讯|  为充分发挥典型引领作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着力弘扬共筑美好生活梦想的时代新风,挖掘和宣传群众身边的先进典型,推动道德模范宣传学习选树常态化。经组织推荐,初步确定了青岛和润堂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唐桂苏等31名同志(排名不分先后)为2022年度五、六月份“城阳身边好人”候选人。现面向全社会进行公示,公示时间自2022年6月28日至2022年7月5日。  

    城阳区文明办电话:87869501。  


    2022年度五、六月份“城阳身边好人”候选人简介



    图片

    唐桂苏  
    青岛和润堂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综合门诊部总经理  
    2015年11月起任青岛和润堂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综合门诊部总经理。多年来,她从下岗工人到自主创业,从钢铁公司的老板到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综合门诊部总经理,从黑龙江到青岛,一路打拼一路奉献,用“利他”理念诠释了一名公司管理人员的筑梦之路。  
    2015年她从工作了10几年的钢铁工作转型到全新的健康领域中,困难可想而知,唐桂苏凭着历经磨难的一身韧劲又开始了新的创业。她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起初面对亏损的局面,她彷徨过、流泪过,但每一次都凭坚定的信念走了出来。6年来在城阳区卫生健康局及社会各界的指导帮助下,通过改革创新、提高服务质量、培养选拔人才、科学管理等措施,将公司经营发展成为目前面积3300平米、81名员工的资质齐全、在我区崭露头角的一所有着专业性体检机构的综合门诊部。  
    2020年的春节假期,她是在交通枢纽防控点度过的,测体温、做报表并为广大群众普及防疫知识。2021年的春节假期她同样是在隔离酒店采样组度过的,给员工放假,自己则替岗工作。从2021年1月开始承接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后,她每天清晨5点左右到达接种点,排队、发号、维持秩序。深夜则是做报表、查缺补漏、梳理接种流程,寻找更便捷服务群众的方法方式。2022年3月莱西疫情暴发以后,她倡导政府号召自觉的把自己的医疗团队分为2组,1组参与莱西旅居史相关人员应检尽检,1组参与全民核酸每轮检测任务,她身先士卒在一线常常到深夜。截止目前,唐桂苏和她的团队已接种新冠疫苗11万余针剂,其中外籍人士7000余人,应检尽检核酸检测采样共23万余份。全民核酸采样(4月、5月)7万余人次。“严格遵守疫情防控要求,进一步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科学有序地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有效遏制疫情扩散和蔓延,切实保护老百姓和全体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是唐桂苏同志在疫情期间对自身以及团队成员的行为准则。   



    图片图片

    付长义  
    城阳区红岛街道卫生院临床/副主任医师  
    陈冬勤  
    城阳区河套街道卫生院护理/主管护师  
    2022年3月5日凌晨,陈冬勤与丈夫付长义分别接到支援莱西抗疫工作的紧急通知。面对这种情况,夫妇二人没有推辞和犹豫,安顿好孩子,连夜投身抗疫支援工作。  
    在莱西支援工作的12个日夜中,夫妇二人全程参与了莱西全程11轮核酸采样工作。留在家中的孩子是陈冬勤、付长义两人共同的牵挂。两口子显示拜托表姐来帮忙照顾孩子十多天,之后权衡之下,夫妇二人决定把在济宁老家的80多岁的老母亲请来。老母亲年纪大了,身体状况不是很好,前几年脑梗过一次,腿脚不便,不能上下楼。但是来了可以帮着给孩子做饭,陪伴孩子。这一期间,夫妇二人不仅是担心孩子,更担心老人的身体,也担心这一老一小互相照顾不好。虽然同在一组工作,每天忙完,休息时间家庭的“团聚”却是用手机视频完成的。夫妇二人在隔离酒店的不同房间,通过视频与家中的孩子、老人报平安,不管多忙多累,两人都尽量每天能够与家里视频一次,确认老人孩子的情况。  
    陈冬勤回忆起来还是会红了眼圈,“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让婆婆来的,她的身体不好。这些天就担心老人别累着,天冷了及时添衣服,别冻感冒了。剩菜了不要觉得可惜,及时倒掉。早上起床之前慢慢坐一会儿再起,免得头晕。”好在祖孙二人遵从“医嘱”,顺利的度过了半个多月。  
    结束了莱西的支援工作后,两人又继续投入了封控区密接和次密接人员的上门核酸采样工作中。工作初期,采样工作安排紧密,陈冬勤常常是早上五点出发,到了晚上8点多才能结束工作休息。为了节省防护用品,早上换上防护服前吃一顿早饭,中间不能休息,不能上厕所。陈冬勤平均一天要跑20多个小区,都没有电梯,爬楼、登记、采样、消毒,完成一天的工作后,才能坐下休息。到了晚上结束工作后,脱下防护服后才能吃一天中的第二餐。一天下来没有喝水,常常是饭还没吃,就喝水撑饱了。来例假的几天更是难熬,脱下防护服后抬不起胳膊,累的吃不下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陈冬勤瘦了将近10斤。  
    长期喝水少,不能上厕所,再加上高强度工作,陈冬勤的身体出现了排尿困难的问题。即便如此,她也没有申请调回,只是拜托单位的同事给她带来药品。每天忙完工作后,自己在隔离宾馆的房间内,给自己绑上止血带,扎针输液,连续五天后,终于好转。  
    解除居家隔离管控后,陈冬勤、付长义迅速回到了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返回岗位第一天,陈冬勤就再次穿上熟悉的防护服,上门为居家隔离人员提供入户采样服务。除日常业务外,陈冬勤还承担卫生院预检分诊工作,积极参与多轮全员核酸检测抽调。付长义更是加班参与重点人群核酸采样、全员核酸检测等工作。他们在战“疫”中勇于奉献,冲锋在抗议一线,为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贡献力量。  


    图片图片

    李鲁涛、栾雨莲  
    城阳区夏庄街道西黄埠卫生室  

     
    李鲁涛、栾雨莲同志毕业于山东中西医结合大学,自愿扎身于基层,到现在已经有20个年头了。在平常工作中二人不断学习创新,利用中医、中药等传统技术及儿童绿色疗法为诊所周边的万余名群众免去疾苦,当遇到孤寡老人或家庭困难的老乡,他们会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去减免或免除患者的医疗费用。  
    新冠疫情一直牵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2022年3月疫情突袭青岛,抗疫战斗瞬间打响,他们不辞辛苦,积极响应,悄悄的辞别孩子,快速到达防疫岗位,做好采样前的准备工作,穿戴好厚重的防护服,一系列的工作做完,等候过来采集核酸的人民群众。对于没有来做核酸的群众、居家隔离人员,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等,李鲁涛同志不畏困难,不惧劳苦的直接上门入户对其进行核酸采样,本着应检尽检,应检必检的工作原则,坚决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3月份以来,城阳区开展多轮大规模核酸检测,为了能让所分配的社区每个人都能做到核酸采集,他们将自己的下班时间延续到了晚上七点、八点、九点,因为他们知道有些居民可能因为工作无法在制定的时间完成核酸采样,就这样他们一直坚持着,即使做完核酸检测和采集后脱下防护服的那一刻因为大量脱水导致身体虚脱,他们依旧是不畏艰辛,始终牢记使命,他们说,我们只是千千万万医护防疫工作中的一份子,我们作为这个集体的一份子,感到骄傲。为了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他们已将个人的安危置之度外,每天奋战在第一线,高标准地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哪里有需要他们就去哪里,截止目前,单人累计采样2万余次,超额的保质保量的完成了工作他们用坚强的意志诠释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优秀。  


    图片

    王广军  
    城阳区人民医院儿科/主治医师  
    王广军,现为儿科发热门诊负责人,负责儿科发热的管理。曾担任儿科总质控,及时传达医院及医务科的各项指示,对科内的各项质控项目监督,管理及完善。同时担任儿科一病区医疗组组长,带领组员每天承担整个病区的诊疗工作。对于普儿、新生儿、儿童保健等各方面的的常见病及多发病都有多年经验。  
    在他担任儿科总质控期间,不断地加强管理,使儿科的医疗质量得到很大的提升。同时,在三级医院评审中,他辅助科室主任,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达标计划和措施。使儿科的评审顺利通过。在他担任医疗组长期间,始终以增强理论知识和提高业务技能为基础,坚持走临床和工作态度相结合的道路,积极带领组内同事齐心协力、努力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并在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的同时,组织组内同事不断加强业务理论学习,使医疗组同事的医疗技术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  
    2022年至今,青岛新冠疫情爆发,儿科发热门诊承担儿科的大部分门诊量。工作压力巨大,作为发热门诊年龄最大的一位,每天面对儿科发热门诊的高强节奏,他努力让身体适应现在“睡不好觉、吃不好饭”的状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大家树立起榜样力量。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儿科医生责任重大。王广军说,病人的信任都是他工作的动力,不忘从医的初衷是他工作的准则,他将一如既往的工作下去,为儿科的发展尽微薄之力。  

    图片

    葛维莎  
    城阳区城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治医师  
    走进城阳街道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熙熙攘攘的患者中,一位年轻的女医生正在专注的为患者解答病情。一袭干净的白大褂,谈吐间不时露出温文尔雅的微笑,坚定的眼神里透露出一种淡定和从容。她就是城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诊室主治医生葛维莎。  
    多年来,她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从医理念,以阳光般的“向日葵型”服务,恪守医者职责,在来势汹汹的疫情面前,作为一名基层医生,葛维莎第一时间参加了疫情防控培训,学习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逆行而上,护城安危。为了切实落实岗位职责,完成疫情防控任务,在公与私的天平上,她毅然选择坚守疫情防控一线,真正做到了顾大家、舍小家。连续八天七夜没有回家,每天都在“全天待命,随时出发”的工作模式中度过。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只要接到采样任务,葛维莎都会立即行动,穿上厚重且不透气的防护服,手提采样箱,穿梭于小区之间,攀爬于楼梯之上,为重点人群测量体温,采集核酸检测样本,里面的衣服经常是湿了又干,干了又湿。葛维莎用自己的行动生动诠释了初心和使命,用自己的付出彰显责任与担当。她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毅然扛起这份重任,以拳拳初心坚守在责任岗位上,以飒飒之姿在战“疫”线上绽放出别样风采。  



    图片

    胡国  
    城阳区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  
    2005年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同年10月于城阳人民医院中医科参加工作。目前是中医科的业务骨干,从事中医内科工作17年,在平凡的岗位上恪尽职守,平时积极参加支援基层医院建设,先后参加流亭街道、夏庄街道等三家基层医院中医科的建设指导工作,同时注重科普大众,先后多次参加社区科普工作,工作中对病人耐心,多次收到病人的表扬信和锦旗。  
    2019年底新冠疫情爆发后,主动请缨,投入到医院的疫情防控工作里,2020年2月始,参与了青岛市城阳区流亭卫生院东部分院的疫情防控工作,2020年9月,带队参加青岛市流亭机场疫情抗击工作,工作中吃苦耐劳,积极主动,认真总结经验,关注防控要点,带领队友出色完成了“守卫青岛北大门”的任务。在机场疫情防卫工作结束后,2021年10月,凭借丰富的抗疫工作经验,主动请缨至至前线隔离酒店继续抗击疫情,工作中他主动承担重任,细心积累经验,参与组建完善多丽斯隔离酒店承接入境航班的疫情防控体系。2022年3月,莱西疫情肆虐,在最危急的时刻,带领全新的团队驻扎青岛城阳福朋喜来登酒店。由于人寿紧缺,他身兼数职,既要每天参加到防疫实际工作中,又要每天巡查落实督导其他防疫人员的工作,发现问题及时予以指导纠正,同时他发挥自己的中医特长,做隔离人员的保健医师,方便他们寻医问诊,工作至凌晨是常态,无论是工作人员还是隔离人员,只要有事情,24小时都能找到他!2022年3月25日,自莱西院上镇的隔离代表于女士,用一封真诚的感谢信和原创诗歌,表达了对胡国带领的全体防疫人员的感谢!2022年4月至5月,返回多丽斯隔离酒店,疫情尚未平息,他依然奋斗在疫情抗击的前线。  



    图片

    于宗  
    城阳区流亭街道卫生院院感科主任/主管护师  
    2020年开始负责院感科工作。感控工作是医疗机构各项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也是需要细中又细,容不得半点差池。于宗接任院感科工作以来,从完善制度、梳理流程,到全员分类、分层培训演练,从清洁消毒隔离到医疗废物处置,从院内各科室、各岗位、各环节到院外集体卫生室、新冠疫苗接种点、核酸采样点、冷链监管专仓督导检查,都留下了她的工作足迹,同事们都笑称她为“管家婆”。  
    2022年3月5日凌晨两点,她和其他17名同事一起奔赴莱西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在支援莱西期间,于宗每日都要仔细检查同事们穿戴的防护用品,在脱防护用品的时候更是一步一步按流程互相监督。工作结束后,她还要进行总结,对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漏洞进行梳理并反馈给每一个人,提醒大家注意防范。在于宗和同事们的努力下,团队在当地顺利完成了核酸采样任务。  
    核酸采样队任务结束短暂休整后,于宗重返工作岗位,离开一个多月,回来后感觉又亲切又陌生,熟悉的工作,调整后的院感防控措施,都需要她尽快融入其中。与分管院感的院领导沟通、了解现阶段工作情况后,她就一头扎进各临床科室和重要岗位的院感防控督导中。先了解各科室、各岗位人员防护、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并及时给出指导意见,根据大家反映咨询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及时组织各科室进行培训,争取将最新的、最需要的知识要点培训到每名医务人员。因全员核酸采样和教育系统每日抽测,产生大量的医疗废物,都要转运至卫生院医疗废物暂存处暂存,存在很大的院感安全隐患。于宗每日都要现场督查暂存处工作人员防护和环境消毒情况,了解医废暂存量及时联系处置单位进行转运,避免造成医废积压,降低安全隐患和风险。   


    图片

    潘晓杰  
    城阳区棘洪滩街道卫生院检验科负责人  
    在新冠肺炎疫情来临的时候,他在战“疫”中主动请缨、逆行而上,工作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在距离病毒最近的应急门诊,冒着随时被感染的风险,准确严谨地完成每个实验步骤,他就是棘洪滩街道卫生院检验科负责人潘晓杰,实验室内的“幕后英雄”,从事检验工作16年。  
    疫情发生后,虽然潘晓杰主任是检验科的主任,但是他主动承担了采集核酸的任务,每天工作量巨大,不分白天晚上的干,直到腰部实在有些不适,才肯让别人替他。2022年1月,单位接到上级通知,需要选派一名检验人员参加应急门诊工作,由于工作的特殊性,需要三个半月不能回家,春节就更不可能与家人团聚。潘晓杰主任家的孩子也才上幼儿园,孩子还小,面临接送孩子和照顾孩子都没有人的情况,但是他毅然决然的选择自己冲上去。他考虑的是同事们都是女孩子,家里都有孩子,知道妈妈对于孩子的不可替代,所以潘晓杰主任主动要求去,并且提前跟家里人沟通后,把自己的爸爸妈妈从老家接过来照顾女儿。2022年1月4日去市里参加岗前培训,11日熟悉流程和交接,22日正式进入应急门诊工作。一干就是四个多月,每天只有实验室到酒店的两点一线。  
    在应急门诊,潘晓杰主要负责实验室的核酸检测工作。应急门诊是特殊的工作岗位,也是距离“病毒”最近的地方,24小时在岗,随时待命。病人随到随检,没有白天黑夜,凌晨进出实验室都是常态。按照要求,在检测实验室内,检测人员必须采取二级个人防护。这样的防护装备一穿一脱大概需要半个小时,实验一轮大概四个小时左右,结束后身上已经湿透开始反凉了,帽子口罩的勒痕清晰可见,但是他没有抱怨,因为他觉得这是使命,必须完成好。  


    图片

    周林  
    城阳区人民医院主治医师  
    2010年来到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工作,至今已有十余年,城阳区人民医院的骨干力量。曾获得城阳区人民医院优秀医师,优秀质控医师等称号。于2021年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原302医院)进修学习,掌握了非感染性肝病以及少见肝病的诊治,提升了临床经验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拓宽了科室诊治病种,提升科室业务水平,同时学习并掌握了人工肝的治疗及操作技术。工作中勇于担当、起而行之,不断激励自己,努力完成各项工作,履行着医生的职责,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2020年新冠疫情来袭,作为一名临床医生,他在第一时间递交了到一线工作的申请书,积极参与到机场海关入境筛查及隔离酒店的防控工作,青岛流亭机场,入境人数较多且工作量大,认真筛查,严守入境关,保障岛城人民的生命安全是一份光荣而重大的使命。  
    2022年3月份青岛市莱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后,当日于凌晨两点接到城阳区人民医院院领导通知,迅速组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核酸检测标本采集队,他作为城阳区人民医院医疗组领队,带领30名医疗人员第一时间奔赴青岛市莱西疫区进行核酸采样工作,参与莱西十一轮核酸采样任务结束后,4月初再次来到入境隔离酒店,在这里,他每天耐心对每位隔离人员进行健康监测,定期核酸采集,直至隔离管控结束。  

     

    图片

    兰一蕾  
    青岛新万增中医医院检验师  
    兰一蕾,现任青岛新万增中医医院检验师,从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多次外派支援市、区核酸检测实验室,她靠着一身防护服和一把加样枪,始终冲在新冠样本检验第一线,在疫情面前为人民群众筑起一道健康防线。  
    3月初莱西市发生疫情,在得知市卫健委需要抽调人手支援市区核酸检测工作,兰一蕾没有一丝犹豫,主动请缨参加外派支援。3月5日便前往青岛市中心医院核酸基地,支援核酸样本检测工作,到岗后直接住在医院旁边的酒店,至今连续奋战三周。为了完成检测任务,兰一蕾不仅需要全身高度密闭,还经常一忙就是六七个小时,才有机会出来缓一口气,然后又一头扎进实验室,加班加点,通宵达旦,她从未有过任何怨言。  
    疫情爆发初期,为了能够第一时间筛选出被感染人群,切断病毒传播途径。兰一蕾跟其他医护人员从接到第一批样本开始,便一头扎进了核酸实验室,连续奋战几小时,凌晨四五点下班已经是家常便饭。因为长时间佩戴护目镜,N95口罩,兰一蕾的鼻梁、脸上经常满是压痕。为了不影响手头的工作进度,每次兰一蕾在进实验室前半个小时都不喝水,这样就可以保证在实验室里多待会,不用出来上厕所。  
    一轮又一轮核酸检测的背后,是无数医护人员夜以继日地奋战。支援市区核酸检测工作后,兰一蕾又将奔赴到辖区医院,继续支援核酸采样工作。作为疫情防控战场上的“侦察兵”,她用专业的技术、敬业的精神,筑牢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  


    图片

    管翠玲  
    城阳区城阳街道仲村小学副校长/一级教师  
    21年教学生涯,每天都载着希望上路,带着微笑前行,在勤勉中孜孜不倦地探索、追求。曾获得城阳区小学语文公开课、区优质课一等奖,城阳区优秀教师、“城阳区最美教师”、城阳街道第二届“阳光榜样”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管老师负责学校的卫生管理工作。从2019年至今,她全心投入到战“疫”中来,一丝不苟地贯彻落实上级防控各项要求,扎实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她的手机每天总保持24小时在线。拿起手机就是了解每名师生的健康监测、信息排查日报告,及时落实各项防疫工作开展情况,为全校师生、家长做好疫情防控宣传和培训工作。放下手机就是与学校领导筹划开学前后的卫生防控措施,线上与线下教学衔接工作,各种数据材料整理归档,对特殊人群的摸排和关爱,核酸检测工作安排等等,每天一忙就到后半夜。  
    她负责学校课题研究和教师专业发展工作。以研带训,分别参与了区级课题《“小助理 大同学”学本课堂模式的探究》、国家级“十三五”重点课题子课题《沙盘游戏在小学创意设计活动中的应用研究》等课题研究。她带领老师致力于学本课堂研究,“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建构出一个绽放生命精彩、富有学科魅力的课堂教学模式。“小助理大同学”学本课堂教学模式成为了仲村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一张名片。管老师作为课题组主要成员,进行了《“小助理 大同学”学本课堂模式的探究》结题报告,将研究成果推广至全区。  
    她负责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工作。每学期组织老师们开展“青年教师赛课”、“同上一节课”、“语文复习课及习作教学研讨课”等教学研讨活动,帮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一位新教师在公开课反思中激动地说道:“我从不会教到会教,再到出公开课的过程是难忘的,管老师逐字逐句地和我一起琢磨课堂语言,预设每一个环节。她牺牲了很多课余时间,帮助我成长,却从无怨言。”  


    图片

    徐翊

    城阳区实验幼儿园二级教师

    在城阳区实验幼儿园,有一支响当当的“娘子军”,徐翊老师是这支队伍中的一个先进典型。工作伊始,徐老师就立志做最优秀的幼儿老师。徐老师十年如一日,践行着自己的人生理想。

    入园之初,徐老师发现,轩轩会突然喊叫,到了陌生环境就大哭,与人交流时只会点头和摇头。徐老师建议家长带孩子到医院检查,医生诊断孩子患有轻度自闭症。这个晴天霹雳一度让家庭瞬间坍塌。面对被击垮的幼儿父母和无辜的孩子,徐老师的心被深深地刺痛了,她下决心,要用自己的爱心和专业特长挽救这棵即将倒伏枯萎的新苗。徐老师牺牲业余时间,学习研究自闭症儿童的治疗与康复,为轩轩制定科学引导方案;与家长紧密沟通,实施方案。在徐老师精心的陪伴和引导下,轩轩开口讲话了,然后能与人正常交流,再到后来会主动分享自我情绪。徐老师的无私奉献拯救了一个孩子,也挽救了一个家庭。

    徐老师会对孩子学习生活情况做详细记录,分析孩子的闪光点,为孩子的培养提供指导性意见。遇到能力弱的孩子,徐老师通过寻找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增强他的自信心,帮他渡过小难关。根据闪光点,制定个性化的幼儿培养方案是徐老师的强项。诺诺小朋友在阅读方面有着突出表现。徐老师将幼儿教育理论与自身教学经验相结合,为他制定了专门的阅读计划,引导他领悟阅读和汉字的魅力。计划实施后,诺诺的阅读能力迅速提高。幼儿园毕业时,诺诺的识字量已经接近小学一年级的水平,作文和演讲能力尤为突出。十年来,徐翊老师几乎为班里的每一位孩子都制定了个性化的培养方案,为孩子们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把爱心渗透到每一项工作的细节,是徐翊老师的专业理念。夏天为孩子降温消暑;冬天为孩子掖好被子;孩子尿床、拉裤子了,用温暖话语去引导他们;疫情期间,为每个孩子建立详细的健康档案,耐心地给家长和孩子做心理疏导和居家教育指导。这是徐老师的常态工作,这些工作看似简单,然而十年来细致入微、始终如一,是需要春风化雨的力量才能做到的。


    图片

    纪伟萍

    城阳街道大北曲前社区居委会文化管理员

    今年39岁的纪伟萍,是土生土长的大北曲前社区居民,担任社区文化管理员已经三年了,她是社区的文艺带头人,也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践行者。

    大北曲前社区于2005年完成回迁,有居民1700人,近年来,社区年集体总收入达到了3200余万元,居民的生活条件好了,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加。社区决定从居民中选一个真正热爱文艺,能带领居民活跃起来、快乐起来的人担任文化管理员。

     找到纪伟萍时,她还是保险公司的一名员工,已经干了10年。大家看好她的,是她开朗的性格,对文艺的热爱,以及她的号召力和组织能力。2019年1月份开始,纪伟萍加入社区工作,那时的文化活动中心只有300平方米,居民的娱乐项目也是单一的棋牌、小合唱团、小乐器班,人比较零散。她效仿老年大学开设了书法课、二胡课、模特课、合唱课等,请来专业的老师或者文艺志愿者为居民上课,并制作了课程表。在她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进文化活动中心,从小家走向大家,社区里的文化氛围也越来越浓。2019年底,社区将原来的活动中心扩建升级成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面积扩大到了700平方米,增设了志愿者服务站、文体娱乐室、图书室、书法室、乐器室等,纪伟萍便围绕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从“乐·党建”“乐·服务”“乐·生活”三方面为居民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满足中老年和青少年各个年龄层次的文化活动需求。

    纪伟萍认为,社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文化的孕育和传承存在于社区的活动之中。每逢传统文化节日,她都会精心为居民筹备一场活动,剪纸、写书法、包粽子……居民们在感受传统文化的同时,也会享受其中的乐趣。

    如今,最令纪伟萍欣喜的,是居民的参与热情和素质都在提升。初心广场上,随处可见居民跳舞的身影;文化服务中心里,打牌的,写字的,读书的,到处都是和谐温暖的画面。在纪伟萍的带动和影响下,大家不会因为出错一张牌争得面红耳赤,也不会因为邻里间的言差语错满是怨言。大家都知道,活动室里有问题,找“伟萍”。


    图片

    矫立波

    城阳街道城子社区宣传文化主任

     矫立波今年51岁,在社区工作了17年。以前的她主要负责计生工作,直到2018年,社区负责文化的主任工作调动,需要找一个合适的人担起这块工作,她因为性格开朗,有号召力,成了首选。

    自打调到了文化活动中心,矫立波就没闲着,为了搞好居民的文化生活,她绞尽了脑汁。因为没有经验,她便上网搜集各方面材料,通过学习一些优秀的舞蹈大赛作品,不断地充实自己。2018年7月11日,组织了300人的够级比赛;7月14日,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启动,组织居民腰鼓、舞蹈表演;8月14日,组织了社区的纳凉晚会;8月17日,组织居民参加街道的广场舞大赛……“一个接一个的活动,压力很大,但心里面总有一股冲劲,我要干出特色,不能辜负大家对我的信任。”矫立波说道。她第一次组织参加街道的广场舞大赛,当时只有一个月的准备时间。为了选择一首音乐,她从网上查看了上百个广场舞视频,凭着自己的感觉,选了一首《心声》,每天像打了鸡血一样,带领大家排练,经过大家的努力,最终取得了大赛第一名的好成绩,这让矫立波对自己充满了信心。

    社区举办的纳凉晚会,口碑一年比一年好。每年晚会上的节目基本都是居民们自编自演。从编导到排练,每一个节目,矫立波都全程参与。“排练节目的时候,各个排练点都要来回串着指导,每晚十多点回家。睡觉时,一闭上眼,脑子里也全是比赛。”矫立波说,社区有一支30人的文艺志愿者队伍,是她刚接手文化工作时组织的,所有的志愿者都是喜欢参加文化活动的居民,不管社区有什么活动,大家都第一时间参与,这一点,她很欣慰。

    这四年来,矫立波在文化活动中心开设了扑克班、腰鼓班、太极拳班、模特班、戏曲班等,让居民天天都有课上。“我最希望的是我们的居民能在文化活动中都有所提升,气质有所改善。就拿模特队来说,虽然我们走得不专业,但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很多闪光点,只要自己高兴了,精神状态好了,就是最棒的。”矫立波说。现在,越来越多的居民认可她、支持她,虽说工作有时很辛苦,但更多的是幸福。去年,她还被评为城阳街道道德模范,获得了阳光文化传播者的荣誉,她觉得自己很荣幸,也很受鼓舞,但她认为这个荣誉并不属于她自己,而是大家伙的。


    图片

    杨君德

    城阳公安分局交警大队工程师

     杨君德,今年57岁了。早在2008年开始,杨君德就自愿加入全血献血行列,只要血站有用血需要,他就随时伸出援助之手,至今献血总次数22次,全血献血总量8400毫升,相当于2个成年人的血量。因全血献血每次要间隔半年时间,而成分献血(血小板)可以每月一次,为了帮助更多的人,于是从今年4月开始,杨君德又加入了成分献血(血小板)的行列中,如今他的成分献血总量已有2个治疗量。

    2020年12月,杨君德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银奖,2021年荣获金奖。对于荣誉,杨君德没有过多的在意,获奖完全是无心插柳之举,他更在意的是自己能帮助多少人,能带动多少人。“帮助他人快乐自己,献血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人多力量大,我不仅要自己做,还要带动家人和身边同事、朋友一起加入进来。”在杨君德身体力行的影响下,不仅妻子对他无偿献血的行为十分支持,数十名同事也成了他无偿献血路上的同行者。2021年12月26日,位于黑龙江北路的利客来购物广场的“爱心献血屋”启用,杨君德和几个同事早早来到现场。献血屋内,他和同事争先恐后地填写了献血登记表,然后验血、抽血,最后杨君德面带笑意,第一个献了血。看着完成献血后同事们脸上露出的淳朴笑容,杨君德的内心也变得更加坚定,要把爱心传递下去,带动更多人携手为无偿献血公益事业贡献了一份力量。

    献血持续十四载,从不张扬,只是用自己滚烫的热血,将诚挚的爱心默默传递着。对于别人的赞叹,杨君德只是云淡风轻说一句:“献血能救人,何乐而不为?”他还说,能挽救他人生命是自己最开心的事情,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条件下,会一直坚持下去。

    作为一名交警,对待自己的本职工作,杨君德更是兢兢业业,每逢节假日他都放弃休息,坚守岗位,只为守护每一个市民的安全出行;护航中考、高考等重大活动时,他撸起袖子干在前,事事亲力亲为,忙的时候饭都顾不上吃;面对疫情,他用忠诚铸造警魂,主动请缨到疫情防控一线,加班加点已成为“家常便饭”……熟悉杨君德的人知道,其实他一直就是这样的人,从穿上这身警服那天起,他心里想的嘴上说的,永远都是如何更好地去服务,帮助大家,无愧于那枚闪耀的警徽。敬业奉献、挽袖献血,如今他已经做到了,但他仍然在不断努力,希望能做得更好。



    图片

    曲春兰

    流亭街道李家女姑社区居民

    2008年5月的一天,丈夫体检确诊为胃癌晚期,曲春兰彻底绝望了。“专家说癌细胞已经扩散到了淋巴组织,建议不要做手术了,保守治疗,让我们做好心理准备。”她回忆道,丈夫李学文也告诉她说这个病没有治好的,再治疗只会花更多的钱,根本无济于事,但曲春兰却不肯放弃,即便希望渺茫,她也要试试看。

    于是,她定期带着丈夫到医院做化疗,期间还到济南、北京等城市的医院进一步求医;化疗期间,丈夫的头发都掉光了,为了不让丈夫感到自卑,曲春兰还买了假发给他戴;她鼓励丈夫坚持锻炼,住院期间身体虚弱时,她便搀扶着丈夫出去晒晒太阳;身体好点时,她便陪着丈夫在外走走;她还自学一些保健方法,平日里做的饭菜都是适合丈夫吃的。在她的努力下,丈夫在治疗期间的身体状况一直保持得很好。丈夫的复查结果越来越好,每次检查结果都显示癌细胞在减少,到2013年再复查的时候,丈夫的癌细胞奇迹般的消失了,体内的各项指标也都已达标。就在为丈夫的病情好转高兴时,曲春兰的公公又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症,婆婆也患有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等多种老年疾病,两人都需要人近身照顾。曲春兰考虑到弟媳自身患病,大姑、小姑都嫁在外村,不方便来回折腾,于是她又毅然挑起了照顾两个老人的重担,为此,她还辞去了工作,专心陪伴老人。每天,曲春兰都会像照顾小孩一样哄着公公开心,一天三顿饭一口一口地喂给他吃。后来,公公的病情越来越严重,甚至有时连儿子、女儿都不记得了,但是一提起曲春兰,他都会竖起大拇指,说儿媳妇的好。

    2020年8月,曲春兰的公公离开人世,87岁的婆婆仍需要曲春兰照顾。近四十年来,曲春兰尽心尽力地照顾家人,维护邻里和谐,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全家的生活和希望。

    图片

    王素芬

    流亭街道双元路12号花溪地二期居民

     2016年,王素芬从市区搬到城阳居住,她非常喜欢社区安乐祥和的氛围,为了能将大家凝聚在一起,王素芬便和朋友们自发组织成立了一只舞蹈队伍,每天傍晚在广场上带着大家跳舞健身。在他们的影响下,社区居民纷纷加入到舞蹈队伍中,从最初的几个人逐渐发展成一直拥有百余人的文艺队伍。目前,这支队伍也成为了社区文体活动的主力军。王素芬还组织大家加入到社区的百人合唱团,代表社区在街道举办的比赛中取得了良好名次。

    2020年初疫情发生后,社区发布志愿者招募令,看到招募消息后,王素芬立马报了名。从报名成功那天开始,王素芬每日坚持在小区门岗执勤排查,为进出社区的居民测量体温,做好人员登记。那时天冷,王素芬经常手脚冻得冰凉,在门岗上站得时间长了,腰酸背痛的她回到家躺到床上就起不来了,但她从未想过放弃。

    2020年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开启,王素芬又成为了社区的人口普查志愿者,负责两个楼座。那段时间,每天都能在小区里看到她穿梭的身影,她一户户走访,询问做记录。遇到白天上班不在家的居民,她便挨个打电话沟通,约时间登门。“很多人都是晚上有时间,所以每天晚上别人休息的时候,我们就在外面跑。”王素芬说,入户普查结束后,她还要将资料整理好,经常忙到半夜。有时她还会吃“闭门羹”,但她从不气馁,依然面带微笑一次又一次敲门询问,帮助社区顺利完成人口普查工作。


    图片

    刘勤

    青岛佳美洋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今年39岁的刘勤来自日照市的一个沿海小城,上大学时他来到了青岛,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步入了青岛海鲜休闲零食行业,开启了他和这座城市的不解之缘。青岛是全国著名的旅游城市,待了几年后,刘勤发现像鱿鱼丝、鱿鱼干等特产,市面上的商品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于是在2008年前后,做了几年的代理商后,刘勤为了从源头提高海鲜特产的品质,几番考量后,决定创办自己的品牌——佳美洋。2013年,他来到了城阳投资设厂,招募工人,引入生产线,开始了自己的海鲜零食生产事业。

    在生产上,刘勤和研发团队不断地研究、改善自己产品配方和种类,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口味。卫生方面也是精益求精,清洗、晾干、高温烘烤……制作过程中,刘勤要求员工每一个步骤都按高于国家食品标准来操作,同时尽可能地少用添加剂,通过工艺的创新最大限度保留产品鲜味、去除腥味。近些年,零食消费不断进行转型升级,本身具备独特营养价值的海鲜零食更成为零食市场迅速上涨的细分品类,刘勤也是紧跟发展的步伐,不断研发推出高蛋白、低热量的多种海鲜零食,不仅在市场上占领了一席之地,产品还远销到了国外。

    2019年,刘勤把企业搬到了夏庄街道,这期间,在追求企业自身发展的同时,他也十分注重鱼鲞加工技艺的传承和保护。“鱼鲞,是指剖开后晾干的鱼,这个技艺在青岛胶州湾流传已久,但因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出海捕鱼的人越来越少了,导致这项技艺会的人越来越少。”为此,刘勤带领员工一边传承传统,一边积极研发,上新设备,不断开发鱼鲞系列制品,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同时,刘勤制定了传承保护计划,加大资金投入,建立胶州湾鱼鲞加工技艺数据库,扩大胶州湾鱼鲞加工技艺的影响力。“前段时间,城阳区第七批非遗项目名录发布,胶州湾鱼鲞加工技艺成功入选了,这对我们既是鼓励也是鞭策,任重道远,我们只能继续努力。”刘勤坦言。

    一寸方土一式风味,刘勤努力的方向是打造高品质的海鲜特产,现在他做到了,佳美洋的产品遍布青岛各大商场和特产店,成为海鲜休闲零食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十多年风风雨雨走到今天,我的初心依然不变,接下来我想继续探索,不断推出更好的海鲜零食产品,为擦亮青岛旅游这张名片贡献一点微薄之力。”


    图片

    孟风英  
    城阳第二高级中学教师  

     
    2001年毕业后的孟风英怀揣着教书育人的梦想踏入了城阳六中的大门,成为一名化学老师,从踏上讲台的那一刻起,她的心就和学生们紧紧地连在了一起。2004年,因工作需要,她被调到城阳二中任教。为了尽快适应高中的教育教学,她每天认真备课,听老教师讲课,每一份作业都是面批面改,课下尽可能多得跟学生交流,生怕是自己的原因让学生的成绩落下。在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中,她所带班级的化学成绩获得了级部第二名,这让她对之后的教学更加充满了信心。  
    孟风英第一次当班主任,是2010年的时候,那时接手的是高二的一个重点班,这对她来说,又是一次新的挑战。孟风英每天早晨六点前到学校,晚上十点以后查完宿舍再回家,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跟学生们一起度过,班级被她管理得井井有条。“咱得对得起这帮孩子,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家长们。”说起当班主任的辛苦,孟风英如是说道。     
    2015年,孟风英担任了高三毕业班的班主任,“高三太重要了,我们高三班主任都坚持靠班,不为别的,就为能够离孩子近一些,只有看着他们,我们的心才觉得踏实,决不能让一个孩子掉队。”孟风英说道。孟风英是一个十分勤奋而又充满激情的老师,她爱学生,学生也深深爱着她,在课下,大家都亲切地称呼她为“孟妈妈”,而这种温馨的氛围也让孟风英的班级充满了幸福与快乐。  
    临考前,向来不会煽情的孟风英用化学术语编了几句话送给学生们,“我遇到了你,就像酸遇到了碱,发生中和反应,放热在所难免。希望你们在考场上像王水一样溶解难题,成绩像镁条燃烧一般耀眼。祝你们的人生像焰色反映一样绚烂多彩。”短短几句话,饱含着孟风英对学生们的殷切期望,她期望学生们在未来的日子里,都能够成为一个心怀大爱,敢于担当,勇于拼搏,发光发热的人。  


    图片

    王瑞玉  
    夏庄街道后古镇社区居民  
    王瑞玉今年60岁,年轻时从事蔬菜批发买卖,过度的操劳,让她的腰椎、肩膀都落下了疾病,但是她从未抱怨,作为家庭的半边天,王瑞玉自嫁过来,几乎没有因什么事情和家人红过脸,当出现矛盾或者意见不统一时,她能够用理智的态度去沟通交流,用阳光开朗的性格,疏导身边的家人。任何的结,都会在她爽朗的笑声和知心的沟通下打开。王瑞玉的婆婆13年前,因为一次中风导致半身不遂,但婆婆并没有因此失去往常的笑容,王瑞玉深深地被婆婆乐观开朗的性格感染,她多年如一日悉心照料着婆婆的生活起居,从来不抱怨生活的不公,即使自己生病住院期间,也会将照顾婆婆的工作交代好才放心。“这些年,我从婆婆身上也学到了很多,一家人难免有磕磕绊绊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要相互理解包容,多为对方着想,只有这样日子才会幸福美满。”王瑞玉虽然文化水平不是很高,但对家庭的经营之道却有着自己独特的心得感悟。  
    对于孩子的教育,王瑞玉注重良好品行的培养,她的儿子吕孟孟,毕业于青岛科技大学,工作之后利用业余时间考取了中国足球协会国家D级足球教练证书,利用自己的英语和足球特长,和来自英国、美国、博兹瓦纳等国家的友人在城阳区积极开展“学英语学足球”的免费英语足球课,在城阳区足球圈和教育圈得到了广泛地好评,为城阳区的青少年足球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经营管理好家庭的同时,王瑞玉还作为社区居民代表,积极发挥好上传下达的作用,主动入户走访,将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社区领导,帮助居民及时解决困难和矛盾。作为一名运动爱好者,照顾家庭之余,王瑞玉和姐妹们克服困难,积极排练广场舞,学习太极、交谊舞等娱乐健身节目,参与表演了城阳区承办的2018“哥德杯中国”世界青少年足球赛开幕式、城阳区运动会等大型盛会。  
        家庭是社会文明承载的基本单元,正所谓“小家庭,大幸福”,正如王瑞玉一家人,尽管历经风雨,但是他们相互扶持,让这个小家庭的幸福之花常开不败,他们一家人用这点点滴滴的平凡故事,奏出了和美家庭的幸福音符,被大家广为称颂,也示范和带动一方。  


    图片

    贾绍强  
    惜福镇街道书院社区居民  
    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热心肠”。在岗位上,他热爱自己的工作,任劳任怨、无怨无悔的干好份内的每件事;在家庭里他尊老爱幼,家庭和睦,是个好儿子、好丈夫、好爸爸;在村庄里,他积极参加村里的志愿者,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这位“热心肠”。  
    村里的环境卫生整治、茶园种植等劳动贾绍强都积极参加。特别是今年的疫情防控常态化,每一次集体核酸检测,都有他忙碌的身影。本轮疫情发生后,书院村两委班子、工作人员全部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贾绍强也想出一份力。3月12日,城阳区第一轮核酸检测启动时,贾绍强还在厂子里上班,当得知村急缺志愿者的时候,他立即报了名。每一次核酸检测,贾绍强都会第一时间到现场帮忙。凌晨5点左右,天刚蒙蒙亮,他便出现在检测点上,帮着村布置现场,搭建棚子,对环境进行消杀;正式开始检测时,他帮着维持秩序,让居民保持安全距离,嗓子都喊得沙哑;检测结束后,他又帮着整理现场,随后便到村路口值班,一直到晚上10点左右,才返回家休息。  
    平日里,贾绍强也是个“热心肠”,作为居民代表的他,居民的大事小事,只要有需要他的地方,他都会主动帮一把。他经常和居民聊天,在交流中了解他们的需求,将他们对村的建议及时反馈给村两委,发挥好村与居民的“连心桥”作用。他还非常热衷于参与村里的各种活动,为村建设贡献力量。  
    书院村临近书院水库,每年夏天雨水多的季节,这里都是防汛任务最重的地方。2021年夏天的一段时间,连续多天的暴雨让水库的水位上升到最高线,随时有溢洪的危险。那几天,贾绍强主动参与到防汛工作中,每天冒着雨清理村排水沟,避免被落叶、枝干等堵住出水口。一天,他接到通知称水库要泄洪,需要立即疏散村居民。接到通知后,他开始挨家挨户通知居民,引领他们撤离到村提前安置的紧急避险地点。当居民全部撤离结束后,他又马不停蹄地继续赶到水库泄洪点,紧盯水库动态,直到水库的水位恢复平稳后,他才放下悬了一天的心,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休息。  
    贾绍强的认真和付出也得到了居民的认可,现在只要居民见到他,都会主动和他打招呼,拉拉家常,这也让他觉得非常满足。“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我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我自己也是非常开心的。今后,只要村有需要我的地方,我义不容辞。”贾绍强说。  

    图片

    谢秋光  
    城阳公安分局惜福镇派出所二级高级警监  
    2003年部队转业至城阳分局,现任惜福镇派出所二级高级警监。2017年至惜福镇派出所工作后,谢秋光担任王家村警区社区民警,社区工作责任重、细而繁,虽已是临近退休年龄,但谢秋光从未放松过自我要求,一直扎根社区基层,初心不改,兢业为民,在社区治安治理、矛盾纠纷调节、打击违法犯罪等方面积极作为,坚持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用细心、热心、真心的服务赢得群众一致信任与称赞,为做好辖区稳定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重点管控不松懈 防范辖区风险点  
    谢秋光负责的片区有5个农村社区和多个新建小区,据不完全统计,单单楼座就有130多个,共计两万多人。扎根基层,用脚步丈量每一寸土地,用温暖化解每一起纠纷,竭尽所能为居民排忧解难,这是谢秋光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对居民的一份诺言。为确保平安稳定首先要保障重点区域及重点人员不出问题。谢秋光经常性地对辖区医院、校园、超市、金店、易制毒企业、加油站等重点单位进行安全检查;对反恐目标单位进行反恐演练,提升各单位安保力量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水平;对于辖区各类重点人员,谢秋光做到对每人的情况熟悉掌握,不断开展思想工作,确保人员不失控、不失管。  
    主动作为敢担当 全面筑牢平安线  
    由于疫情原因,辖区大量流动人口并未离青,为做好流动人口及出租房屋管理,谢秋光加班加点对治安复杂区域进行上门走访,严格落实人员登记,做好基础信息采集,切实做到“不漏户、底数清、情况明”,同时督促流动人员尽快办理居住证,讲明“人来登记、人走注销”的规定,对出租房屋消防安全进行检查,并在走访中排查可疑信息,对大限度的发现违法犯罪线索,查处各类违法犯罪隐患。  
    贴心服务暖民心 做好社区“大管家”  
    说到谢秋光,认识他的居民都忍不住竖起大拇指,大家眼中他是走街串巷闲不下来的“大管家”,心装居民家长里短的贴心人。为更好地了解辖区内的情况,几年间谢秋光跑遍了每个小区、每个楼座,开展法制宣传、登记外来人口信息、安装反诈APP……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在同事眼中,谢秋光是辖区内的“活地图”,说起哪个楼座,哪一户特殊家庭的情况,他都信手拈来。今年春节期间,外地警方传来一条协查信息,需要调查惜福镇某小区一名嫌疑人的情况,谢秋光立即在脑海中检索该小区的情况,根据外地警方提供的信息,很快锁定了嫌疑人,并第一时间反馈,帮助警方将嫌疑人抓获。  

     
    图片  
    王志强  
    城阳公安分局棘洪滩派出所指导员  
    参加公安工作以来,先后获得个人三等功1次,获全省基层标兵,多次获优秀公务员等荣誉。  
     一、主动作为,剔除毒瘤,积极投入严打整治行动。该同志时刻要求自己有事业心、有责任感,开拓创新、求真务实,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组织领导能力、时刻要求自己面对新公安形势开创性的开展工作,不断培养自己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把“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实,加强扫黑除恶线索的摸排核实,从近年来已办案件、在侦案件中梳理、排查线索,重点梳理了容易滋生黑恶势力的套路贷、暴力传销、黄赌毒、电信网络诈骗等相关案件,全部形成台账和档案。积极参与雷霆系列行动,与社区民警一起下到社区进行盗抢骗、反诈骗、非法集资犯罪等宣传活动,帮助群众提高防范意识。扎实做好刑事和治安送押工作,及时对接分局送押专班,把握时间节点,带队做好在押人员的体检、核酸检测和送押任务,雷霆系列行动以来参与送押30次200余人,确保了工作零失误。  
     二、立足实际,尽职尽责,全力维护辖区社会稳定。围绕全力保障我市各项重大安保维稳任务有序开展的工作重心,该同志全程靠在工作岗位,立足情报主导,部署督导全所积极开展基层基础信息排查工作,研究制定详细有效的信息排查工作规划和倒排工期,科学落实网格化管理。亲自带领社区工作人员深入基层,开展走访摸排、矛盾排查、隐患整治、重点管控等工作,细致落实安保警卫要素、重点区域现场查验工作,带领安保工作转班人员先后排查、整理、上报各类基层基础信息6000余条、建立健全各类档案800余份、落地稳控各类重点人员30余人、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50余起,落地稳控各类舆情10余起。重大活动安保工作开展期间,该同志带领参勤民警连续坚守岗位,积极做好警卫值守工作,为有效维护好安保核心区域治安环境,为全国“两会”安保、建党100周年大庆等重大安保活动圆满完成做出了突出贡献。  
    三、责任担当,实战指挥,积极开展疫情抗击战。今年,疫情防控在全区拉响“战疫”警报后,面对这场政治大考、忠义大考、担当大考,该同志冲锋在前,以守护者的身份、冲锋者的姿态,全力抗击疫情。用责任担当,坚守每一道防线。无论是援莱一线的战场、社区防控的阵地,还是随访专班的夜战,以及核酸检测的现场,该同志和战友们夜以继日、顽强拼搏,构筑起维稳大局的“铁壁铜墙”。他闻令而动抓部署,党建引领在前沿,督导惠警送一线,通过“棘洪滩派出所战疫群”发送防护措施和工作指引,嘘寒问暖,随时解决民辅警在战“疫”中出现的突发情况。他坚守岗位,直接下沉一线实战指挥,严格战时标准、强化战时措施、严明战时纪律,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凝聚最强力量。  

     
    图片  
    周赞  
    上马街道中心幼儿园高级教师  
    从教二十余年,周赞同志没有一天停止过对幼儿教育的探索,心中有爱,坚定前行。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身体力行,不断从经验与感悟中走向探索与实践。注重培养青年教师,做好传帮带。她的教育理念、教育探索实践得到了老师家长的赞同,影响了周围园所的办园方向,为推动区域幼儿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教书育人,以人为本。周赞同志认为“我们最终带给孩子的是耳濡目染的寻根溯源施教后的无痕教育。”20余年的教育实践一颗爱孩子的心始终伴着她工作的每一天。深刻的认识到“每一个孩子都强烈的需要爱和尊重,我们要努力让孩子们真切的感受到,体验到我们对他的关注、爱护、理解、赞赏和支持”。  
    2017年幼儿园特色活动获得山东省幼儿园特色活动评选三等奖、《成长嘉年华》主题课程获青岛市精品课程、2018年幼儿园获得区教育教学示范幼儿园、《玩爷爷奶奶玩过的游戏》在山东省2018年学前教育宣传月“最美幼儿园”活动中被评为百佳游戏、多项区市课题结题并获奖。  
    坚信“相信就能看见,而不是看见才去相信。”担任园长工作以来,一直坚持“以人为本,人尽其才”的队伍建设。每周例会中,“闪闪发光”十分钟是她和老师们不变的话题:“感动中心优秀教师和优秀团队”在教师节隆重举行颁奖仪式,正能量在教职工中蔓延闪光;“萤火虫志愿者团队”利用自己微弱的光在爱心义卖、关爱老人、整洁环境从我做起等活动中,帮助影响了周围每个人。  
    带领教职工坚持读书。每学期的推荐书目、读书论坛、最美书房、书香家庭的评选、朗读者大赛、每周集体备课半小时的读书时间,不断丰盈着每个人的内心。  

     
    图片  
    赵世亮  
    上马街道岙东路东小区居民  
    赵世亮今年68岁,作为上马街道凤仪路社区的一名志愿者,他经常头戴黑色帽子、身着红色马甲,不论严寒酷暑,都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活动。他说,做志愿服务是自己的一种热爱,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在奉献中,实现人生更多的价值。  
    赵世亮认为能够帮上别人是一种快乐,于是总是自愿自觉去做好事,从来不考虑回报,将助人为乐做为生活中的一大乐事。2021年,国家反诈中心APP推广安装时,赵世亮第一时间吃透了解政策,自己一点点摸索着下载安装,然后又积极帮助指导其他居民,遇到不理解不配合的居民,他也会尽力去协调解决。  
    作为一名老党员,“老而不闲、退而不休”是赵世亮对自己的要求,为了不断提升自己,现在每天登录“学习强国”看视频、做习题已经成为他的生活习惯。三年前,“学习强国”平台刚推出的时候,赵世亮为了学习不掉队,紧跟时代步伐,专门让孩子手把手教他,熟悉了之后,他就开始了学习之路,一直坚持到现在。  
    今年三月城阳区疫情形势突然严峻,社区的防控任务骤增,工作人员每天忙得饭都顾不上吃,看到这种情况后,赵世亮主动报名去到防疫一线。截至6月9日,上马街道开展了二十轮全员核酸检测,赵世亮每一次都早早来到现场,帮着维持秩序、提醒居民间隔一米、清点医疗物资,有时忙忙碌碌到晚上近8点,核酸检测结束后,他又帮着清理现场,搬运桌椅。  

     
    图片图片图片  
    李世锦、王银柱、王宇飞  
    流亭街道办事处机关干部  
    流亭街道疫情防交通转运组有这样三位机关干部、民兵骨干,是常年坚守疫情防控最前沿的“拼命三郎”,大家都夸他们是街道疫情防控交通转运工作的“三驾马车”。  
    2020年10月,王银柱、王宇飞、李世锦奉命到街道疫情防控专班交通转运组工作,自此开始,他们手拉手、肩并肩一直奋战在抗击新冠疫情第一线。面对严峻复杂的本土疫情,他们挺身而出,冲锋在前,坚守一线。他们连续作战无数昼夜,在疫情严峻时期没睡过一个安稳觉,没吃过一顿热乎饭,忙碌的时候更没敢回家看看老婆和孩子。2020年3月14日,城阳发生本土疫情,部分小区实施封闭管理,紧接着,中小学停止线下教学。他们三个都是有着两个孩子的家庭,大的上小学,小的还没上幼儿园,家里所有的事全交给了老婆。家里有困难,老婆有怨言,他们都默默地埋在心里,藏在成天换不下来的防护服里。  
    责任就是使命。他们都是退役军人,特别清楚肩上的责任。重点人员接转隔离“限时清零”是防控疫情的攻坚战、阻击战,就是和时间赛跑。每一条疫情传播链条,都关联大量风险人员,必须在最短时间内找到这些人并把他们有效管理起来,才能把疫情传播降到最低。深夜,要找到他们并把他们接到安全地点不是件容易的事。为及时找到这些人,他们可能要打十几个电话,深夜里一遍遍打电话,大街小巷一处处找,每个人月手机通话时长都在2000分钟以上,他们就是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他们没有犹豫,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经常用一个又一个通宵换来一次又一次“清零”,为快速切断传播链赢得了宝贵时间。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他们坚守初心,默默奉献,团结协作,密切配合,既是基层抗疫一线党员民兵队伍高高飘扬的三面旗帜,更是一个向疫而行、不获胜利绝不收兵的战斗集体,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诤诤誓言。三年来,他们身着防护服,斗严寒、战酷暑,披星戴月,安全顺利完成“点对点”接转服务5000余人次,累计安全行车50余万公里,受到服务对象和同事们的交口称赞。2022年3月,以他们为突出代表的流亭街道常态化疫情防控交通转运组荣获城阳区“党员抗疫模范岗”先进集体。在迎接新冠疫情这场大考中,他们面对党旗无愧,审视初心无悔,勇敢地交上了一份合格答卷。  

     
    图片  
    李素云  
    红岛街道宿流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工  
    李素云今年36岁,2016年8月,她成为了红岛街道宿流社区的一名工作人员,2019年她又凭借自己的努力,通过了资格考试成为社区的专业社工,目前主要负责社区的党建、民政和宣传工作。工作节奏紧凑而忙碌,但她觉得在社区里收获了更为珍贵的东西:为社区居民办实事的幸福感。  
    2016年12月,社区启动棚户区拆迁签约工作,为推进签约进度,社区抽调年轻工作人员组成工作小组。李素云被选中,主要负责签约材料的整理、无证房屋的考证及工作进度的上传下达,这是最繁杂、最考验细致度的工作。当时,李素云的小儿子还没有断奶,但她却毅然接受了安排。为了不耽误签约进度,李素云把孩子托付给婆婆和丈夫,工作时不分日常周末,不分白天晚上。孩子饿了、想妈妈了,一直哭闹,婆婆没办法只能抱到社区找李素云。  
    对工作尽心尽责的李素云,在生活中也懂得家庭的经营,就像这次她一番耐心的话语,获得了婆婆的理解和支持,家庭的和睦也成为她工作的强力后盾。2018年李素云被评为“红岛好媳妇”。  
    2020年初疫情发生后,李素云第一时间加入防控一线,每天都处于加班状态,几乎都在晚上10点之后才离开办公室,甚至是到后半夜也是常有的事。疫情形势缓解后,宿流社区参与到了城阳区的“星级阳光社区”创建,创建档案的整理工作也落在了李素云肩上,“功夫不负有心人,在2020年城阳区星级阳光社区创建评比中,我们社区一举夺魁。”李素云自豪地说。李素云的努力和付出,大家有目共睹,2019年、2020年她被评为红岛街道“先进工作者”,2021年获评“优秀共产党员”。  


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下载“爱城阳”
给你更多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