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青岛市城阳区医疗保障局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区委“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安排,立足三年取得成效承前启后,锚定五年取得突破接续奋斗,以锻造新时代“医保铁军”为导向,严格落实“严、真、细、实、快”工作要求,坚决立起“凡事讲政治、谋事为群众、干事重实效、成事争一流”作风能力标尺,推动全区医保事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增进群众健康福祉。
一、加强组织领导,快速启动开好局
一是发挥领导干部“头雁效应”。全市“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启动以来,局党组先后8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重要论述指示精神,对标市委、区委要求,全面查漏补缺。局党组成员发挥表率作用,立足实际分析问题,对照自身逐一表态,把态度亮明,把标准拉高,以率先垂范的实际行动发出动员令。
二是制定活动方案“行动纲领”。根据市、区两级活动方案,结合医保工作实际,制定细化实施方案,在原原本本部署规定动作的同时,研究提出12项自选动作,聚力解决医保领域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为民办实事上见真章。
三是抓紧责任传导“末梢神经”。坚持活动开展没有局外人,汇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医疗保障重要论述和批示指示,印发全体人员并以考促学。建立层层督导机制,推动压力传导到底到边。
二、坚持实字当头,真抓实干提作风
一是以学促思,精心组织“大学习”。理论学习走深走实,局党组书记讲授专题党课《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开展局领导班子作风能力提升专题学习研讨。业务学习点面结合,建立领导班子专题学习制度,每月至少安排1个专题,由科长对标述讲,领导班子成员提问交流,形成创新创意,创造性推动工作。
二是多方问计,深入开展“大调研”。深入定点机构察访实情,倾听困难问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案。由主要领导带头组成4支调研队伍,“四不两直”深入基层,掌握医保降费政策作用情况、待遇政策落实情况、失能失智患者的家庭期盼等,收集意见建议19条,全部纳入督办事项,为企优环境,为民办实事。
三是碰撞思想,充分进行“大讨论”。坚持在“大学习”“大调研”中穿插进行医保建功“大讨论”,立足医保职能,主动融入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形成门诊保障制度改革、长期护理保险创新、院端医保服务升级、医保热线提质增效、基金监管标本兼治等重点工作思路,一张蓝图干到底。
三、突出创新驱动,做足支撑强能力
一是以晨会制度为基础,建立完善“六项制度”(效能建设六项制度)。创新建立每日晨会制度,以科室为单元,充分利用上班前15分钟学理论谈认识、学政策谈落实、学先进谈创新“三学三谈”,坚持不同节点不同侧重,推动学习会、部署会、总结会、自查会、探讨会、团建会“六会合一”,目前已覆盖全部9个科室和100%工作日。在此基础上,不断丰富完善“效能建设六项制度”(日晨会、周小结、月调度、季评比、年考核及效能日志),构筑作风能力提升的“四梁八柱”。
二是以轮岗实训为抓手,加快锻造新时代“医保铁军”。新进人员安排窗口锻炼,上好医保“第一堂课”,强化服务群众的责任担当。加强业务骨干轮岗实训和挂职锻炼,安排干部赴上级部门和综合性部门跟班学习,加快培养“多面手”,形成年轻干部人才梯队,保障接续奋斗。目前已安排4批次16名工作人员,占到中层干部、年轻干部的70%。
三是以热线体悟为依托,持续提升“服务质效”。开展“今天我当班”民声热线体悟活动,组织40余名机关干部轮流到“e路阳光”医保话务平台“零距离”接听群众来电,收集群众反映的5方面90余个问题,充分吸收群众对优化流程、改进工作的意见建议28条,同步加强接线人员业务培训,提高服务群众工作本领,建设群众满意服务型机关。
四、聚焦成果转化,攻坚克难促发展
一是坚持人民至上,提高参保群众“满意度”。着力提升群众体验,推进医保服务场景和经办队伍标准化建设,创建首批省级医保经办服务标准化窗口,为群众营造标准规范的服务环境。提高长期护理保险经办质效,全市率先开展长期护理保险百岁老人待遇预评估、新增患者远程评估等模式,2800余名失能失智人员从中受益。
二是强化改革思维,打通影响体验“中梗阻”。针对门诊保障群众获得感不强问题,积极推进社区门诊保障制度改革试点,7.3万人参加试点,门诊平均报销比例提高6个百分点,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针对群众反映的看病贵问题,在城阳区人民医院启动DRG付费,次均住院天数等实现下降,目前新增5家定点医院申请DRG付费,有力推动“医、保、患”三方共赢。
三是锚定走在前列,争做医保发展“急先锋”。实施医保基金监管“智治”工程,智能筛查和智能监控等措施形成点面结合优势,年度追回医保基金规模迈上千万元台阶,荣获省级医保基金监管宣传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坚持“走上门、主动帮”,线上线下一体推广医保电子凭证,全区激活率达到71.9%,目前位列全市第一,医保就医购药跨入“码时代”,参保人更加方便省心。
通讯员 王子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