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能力提升年|区残联打造“六最”服务体系
2022-04-28 10:56:17 城阳融媒
  • “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以来,区残联靶向聚焦、压茬推进、精准发力,创新“六最”服务体系,打出“严真细实快”组合拳,“严”字当头,“真”抓实干,“细”处着手,“实”处发力,“快”捷高效,全力打造“阳光暖心”服务品牌。

    一是“最简便”的助残服务体系。依托互联网+政务服务,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路”,实现残疾人证6类事项异地办理、“跨省通办”。实施电子档案同步上传,全市首家实现“网上通办”。成立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服务中心,配备“流动服务专车”,创新工作模式,开展辅具集中上门评估,为残疾群众提供咨询、体验、适配、维修等私人定制服务。

    二是“最给力”的扶持支持体系。开展“共享阳光”就业创业工程,以政策宣传引就业、就业援助帮就业、培训赋能促就业、典型培育带就业、搭建平台保就业等方式,让残疾人共享社会发展成果。通过稳岗补贴、安置奖励、减免保障金等政策,推进企业按比例安置,稳定残疾人就业主渠道。搭建就业平台,开展残疾人就业招聘会,完善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政策,多渠道促进残疾人就业。完善创业补贴政策,对从事个体经营的残疾人给予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障补贴,对自主创业标兵和致富能手给予表彰奖励,激励残疾人自主就业。

    三是“最实用”的培训支撑体系。按照“赋能+赋岗”“以培保就”理念,开展残疾人小儿保健按摩、面点制作等培训,提高就业技能。开展残疾儿童伴读家长康复技能培训,提升残疾儿童居家康复效果。举办多期心理健康服务骨干培训班,强化骨干能力提升。开展心理服务“进社区、进机构、进家庭”活动,将残疾人心理关爱服务向残疾人家庭成员延伸。

    四是“最实惠”的救助保障体系。坚持政策兜底,实施低保残疾学生救助和奖励,发放重度残疾人就业生活补贴、护理补贴,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发挥临时救助“兜底中的兜底”作用,分类实施“急难型”与“支出型”临时救助,发放慰问金和慰问品,保障特困人员应救尽救。购买残疾人意外伤害保险,提高抵御意外风险的能力。

    五是“最直接”的沟通协调体系。开通助残维权服务热线,建立“微心愿、微政策、微服务”在线平台,第一时间解决群众诉求。开出走访慰问、康复服务、培训就业、志愿服务和心愿梦想等直通车,携手残障人士勇毅前行。成立“阳光暖心”志愿者联盟,组建“春雨”宣传团,推进心理关爱进社区、法律援助到家庭。开展定期访视和基本需求数据动态更新,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六是“最贴心”的关爱服务体系。建立2处“如康家园”,实现助残服务“3+N”功能,就近就便为残疾人提供托养、康复、咨询等暖心服务,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实施康复“助明工程”“助行工程”“助医工程”和“助幼工程”四助工程,开展疑似残疾儿童筛查、摸排,指导新办证儿童进入机构康复训练,实现康复服务实现多形式、多层次覆盖。

    树牢“全时全程关爱”心理服务理念,率先成立心理健康关爱中心,构建起“机构+社区+家庭”心理服务模式和“1+X”五级心理网格化服务体系,建成儿童康复特色的“阳光心灵驿站”,开发线上智能心理服务APP,推进心理健康服务由静态服务向动态维护转变。联合青岛装企慈善服务中心,创新开展“阳光暖心·青装暖巢”公益志愿助残活动,为20户残疾人家庭整修房屋、改善居住条件。

    通讯员 秦丕大



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下载“爱城阳”
给你更多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