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带您解读《城阳区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2022-01-10 16:17:22 城阳融媒

  • 专家简介:

    易婷,赛飞特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主任,高级工程师、一级安全评价师、注册安全工程师、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专家,主持进行轨道交通、大型热电、商贸企业、住房建筑、机械冶金等行业安全评估、现场检查;主持编制《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规范》(青岛市地方标准)、《城市安全风险评估导则》(省级标准)、《高层民用建筑应急能力评估指南》(团体标准);编制《青岛市应急物资保障规划(2021-2025年)》;连续三年参加青岛市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验收工作。


    关于《城阳区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以下简称《预案》),易婷认为这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加强应急预案管理,健全应急预案体系,落实各环节责任和措施”指示精神的实际行动,标志着城阳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不断深化、进入新阶段。城阳区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范围广,一旦大的灾害发生,受灾人员需要紧急救助,《城阳区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在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方面带了个好头,特别是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得比较好:

    一是修订及时,分工明确。因机构改革,区减灾委办公室划转到应急部门,减灾委员会成员单位发生变化,部门职责也发生改变,全区由原先6个街道办事处增加到8个街道办事处,旧版《城阳区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已不适合当前应急工作,需对《城阳区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区应急局对预案及时进行修订,并明确各单位职责,分工明确。

    二是增加预警级别。按照自然灾害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态势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将自然灾害的预警级别分为四个等级,并且明确了预警级别启动条件。

    三是增加了应急响应的启动条件。分别从因灾死亡人数、因灾紧急转移安置或需紧急生活救助人数、因灾倒塌和严重损坏房屋数量、因干旱需生活救助人数等方面,明确了应急响应的启动条件,增加预案可行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强调:“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的修订,进一步提升了突发事件防范和应对能力,是一个好的开端。

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下载“爱城阳”
给你更多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