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阳区出台深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
2021-07-26 11:18:00 城阳融媒
  • 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现代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为推动全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城阳区制定出台深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

     

     主要目标

    争取用三年时间,培育2家“两业”融合国家级试点企业、3家“两业”融合省级试点企业,10家“两业”融合市级试点企业,全区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0%,“两业”深度融合程度明显加深,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发展新动能加速壮大。

     主要任务

    (一)制造业数字化升级

    1.推进工业互联网应用。加大工业互联网内外网、5G基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支持中车四方股份开展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试点验收工作。打造一批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推进忽米网5G+工业互联网、大唐融合总部、华炫工业互联网产融平台建设,培育中车云链四方、兆明智慧纺织、三利智慧水务云平台等行业工业互联网垂直平台。引导龙头企业开展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共性基础技术+工业互联网交叉融合。围绕产品设计、协同研发、生产制造、企业管理、安全生产等环节,拓展工业互联网在动态仿真、智能装配、数据采集、过程监控、质量检测、产品追溯等领域应用。实施“企业上云用数赋智”行动计划,引导企业运用云平台实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改造。

    2.加快智能工厂建设。着力发展智能化装备和智能化产品,推进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关键环节智能化。支持企业围绕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全过程开展智能化升级,打造一批智能工厂。完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加快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和推广。建设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引入知名智能制造服务商,完善智能制造服务体系。实施“机器换人”计划,提高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效率。

    3.促进工业大数据发展。依托青岛市数据中心资源,鼓励企业合理开发、利用存储和计算资源,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业态。加快推进中车数据中心建设,推进轨道交通大数据的汇聚共享和开发利用。建设信息物理系统,推动制造业向基于大数据分析与应用的智能化转型。鼓励发展数据收集、处理、储存等新技术和相关设备,促进工业数据共享开放。

    (二)服务型制造转型

    1.开展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鼓励中车四方股份、青特集团等龙头企业建设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和网络,开展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检验检测认证、营销推广、远程管理维护及售后服务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建设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平台、产品数字孪生体,提高产品生产数据分析能力,提升全生命周期服务水平。

    2.发展总集成总承包模式。推动深邦智能等龙头企业在设计、制造、施工等领域积极整合资源,延伸上下游产业链条,承揽设备成套、工程总承包、交钥匙工程,提供专业化、系统化、集成化的系统解决方案。

    3.推广柔性化定制生产。鼓励建设开放式个性化定制平台,建立数字化设计与虚拟仿真系统,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采集对接用户个性化需求,推进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和供应链管理等关键环节的柔性化改造,加强零件标准化、配件精细化、部件模块化管理,实现以用户为中心的定制和按需灵活生产。

    4.鼓励共享生产平台建设。鼓励海利尔集团等资源富集企业面向社会开放产品开发、制造、物流配送等资源,提供研发设计、物流仓储、检验检测、设备管理、质量监控等服务。鼓励围绕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的共性制造需求,集中配置通用性强、购置成本高的生产设备,建设提供分时、计件、按价值计价等灵活服务的共享制造工厂。

    (三)科技创新引领

    1.搭建高能级创新平台。支持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的建设与运营,打造轨道交通产业创新高地。引导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建设开放创新资源,面向市场提供专业化研发服务。推进孵化机构提质增效,打造“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产业基地”孵化体系。

    2.壮大科技型企业队伍。实施科技引领传统产业企业转型升级推进工程,引导传统产业企业向科技型企业转型。支持企业申报各级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攻关。鼓励龙头企业联合科研院所,搭建技术研发平台,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

    3.强化创新型人才引进培养。加大招引力度,引进行业领军人物、复合型人才等高层次人才以及急需紧缺人才、实用型人才。实施人才“安居工程”,落实人才公寓、住房补贴、购房补助等奖补政策。探索建立复合型人才评价和职业发展通道体系,开展区级领军人才及团队的评选认定。加快聚合物新材料创新创业共同体省级试点工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人才集聚。

    (四)供应链管理创新

    1.建立现代物流与制造业协同发展体系。鼓励物流企业融入制造业的供应链环节,形成生产-运输环节有机合作,推进企业降本增效。建设供应链物流综合服务平台、上下游协同供应管理平台,实现产品“同线同标同质”。鼓励传统商贸、仓储、邮政、物流企业向供应链上下游延伸,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制造业和其他商贸流通企业提供供应链管理、货物信息追溯等服务。

    2.强化制造业与电商融合发展。依托轨道交通、汽车制造、机械装备等产业集群以及正威集团贵金属区域交易中心等,发展B2B电子商务。鼓励企业利用电商平台大数据优势,促进柔性化生产、供应链管理等业态发展。主动对接中日韩自贸区,推广“互联网+外贸”模式,引进和建设一批优质跨境电商服务平台。

    3.发展供应链金融创新平台

    鼓励核心企业或地方建设供应链金融管理平台,支持相关金融机构和地方金融组织参与供应链金融服务。加强银企对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加大对优势产业和龙头骨干企业金融支持。推动各类市场主体创新发展供应链金融,支持供应链金融机构专业化经营,发挥供应链核心企业的关键支撑作用。

    (五)质量技术服务支撑

    1.加快质量技术服务载体和体系建设。高标准建设、高水平运营青岛国际检测认证总部基地,引进一批国际、国内知名和成长性检测认证与标准化机构。以总部基地为载体,围绕六大功能平台建设,打造全国领先的国家质量基础设施(NQI)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发展面向制造业全过程的专业化检验检测认证与标准化服务,构建与主导产业相适应的服务体系,争创国家高速列车产业计量测试中心。

    2.打造质量技术服务全产业链集群。由基础性检验检测服务向高端检验检测服务和产品质量安全认证认可与标准化配套服务拓展,由食品、农产品领域向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材料等产业领域拓展。培育第三方专业检验检测和认证机构,引进高端检测仪器设备制造、药品试剂研发和制造企业,形成优势产业检验检测集聚园区。

    (六)融合发展生态培育

    1.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发挥青岛市行业协会商会的联盟作用,促进制造业和服务业行业协会商会跨界融合发展,探讨与先进地区的合作共建,加强行业发展、市场开发、双招双引等方面共赢合作。发挥协会“对接企业、规范行业、推广产业”作用,推进行业标准制定、培训认证、展览研讨等工作。成立“两业”融合专家委员会,为产业融合发展、人才交流、技能认定等提供专业服务。

    2.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鼓励龙头企业利用“互联网+”等手段,搭建大中小企业创新协同、产能共享、供应链互通的新型产业创新生态。支持打造特色载体推动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升级,促进中小企业专业化高质量发展。建立健全“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的科技企业培育发展机制,形成大中小微企业协同共生的产业生态圈。

     详情查看

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下载“爱城阳”
给你更多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