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青岛伏季休渔正式开启,少了海捕的海货,养殖的鱼虾蟹们又来安慰着人们的味蕾。当餐桌上端上一份美味的虾,谁能想到这些虾从幼苗到成熟再到上市,在这期间养虾人要经历多少个劳心劳力的日夜?
4月29日,是青岛城阳河套街道的虾农们投放虾苗的日子,记者一大早便赶到了虾田,140万尾虾苗在虾农们娴熟的技术下,仅用半个小时左右就投放完毕,为何如此的火速放苗?投苗后还需要注意什么?请跟着记者的文字一起体验“虾农的一天”……
虾宝新房已备好
最怕大雨来干扰
采访当天,记者联系的虾农徐有欣还在返回青岛的路上。他们一行7人,早晨5点就从青岛出发到海阳的育苗场拉虾苗了。
在跟别的虾农闲聊时,记者得知今天他们进的品种是日本车虾,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竹节虾。由于身价高,一般在养殖收获后由虾贩子直接卖到福建、江苏、浙江等地,南方的食客们以活食日本车虾为享受。来到徐有欣虾池旁,记者看到已经有两位师傅在等他了。其中一位师傅先是举行了一个简单的祈福仪式,希望新的一年风调雨顺。然后又取出了几面崭新的红旗,绑在高高的竹竿上分别竖立在每个虾池边,他们说这样寓意红红火火。远远望去,三面鲜红的旗子在虾池旁欢快地拂动,好像告诉虾农未来一定是个丰收年……
对于虾苗,一位姓徐的师傅说,现在育苗场有很多,青岛、日照以及河北等地都有。以往他们都用青岛的本地苗,因为比较适合这边的水质,但今年他们选用的是海阳的虾苗。徐师傅说,他们在去年12月出完虾就把虾池里的水放干净了,待池子经过阳光暴晒后,再用机械清理池底虾粪和淤泥,保证新一年虾池底部的土是翻新的。
闲聊时,周边的虾农陆续赶到这儿,他们都在等徐有欣回来后,帮着他放虾苗。姓郭的师傅说,“昨晚下了雨,上午应该不会下雨了,放苗的时候不喜欢风太大,风大浪就大,虾苗不能平稳沉下去。只有水面平静,虾苗才能平稳下沉,才能保证成活率。”看来对于虾农来说,光有过硬的养殖技术是不够的,还要有一个准确的天气预报。
塑料袋里装虾苗
一斤就有6万尾
徐有欣终于赶到了!
据徐有欣介绍,他们到达的时候,育苗场已经有十几位工人准备就绪。因为出苗之前要把苗池里大部分水排掉,方便工人把虾苗捞出来。捞出来的虾苗要先放到一个大木桶里,然后称出相应重量,再装到有两层薄膜的塑料袋中。在这个环节里,工人要马上给袋子充上氧气,并用皮筋把袋口紧紧封住。据了解,一个袋子大约能装一万多尾虾苗,它们的长度只有0.7厘米左右,一斤就有6万尾虾苗。
因为虾苗在塑料袋里最多坚持四五个小时,而两个小时内是最佳时间,所以虾苗装车之后要马上返回青岛,基本上是装一车走一车。虽然,在运输过程中多少会有点损失,但好在整体影响不大。这一次他们一行7人共拉回虾苗约500万尾,单单徐有欣一人就拉回了140万~150万尾左右,是数量最多的一家。徐有欣说今年他承包了三个虾池,比去年减少了两个,而且今年的一袋虾苗比去年贵了十几块钱,他拉的这些虾苗一共花费了20000元左右。
由于徐有欣是最后从海阳返回的,比他先行抵青的虾农已经把虾苗投放完毕。所以,当徐有欣拉着自己的虾苗来到虾池后,几位投完苗的虾农已经等候在虾池边了。只见徐有欣刚把车停下,几位虾农马上打开车厢,他们先把盖在虾苗袋子上的毛毡拿起来,毛毡下面是一个个白色的编织袋,每一个编织袋里都装有两袋虾苗。
天气放晴忙投苗
茶杯捞虾留样本
虾苗运回的时候,不能打开塑料袋子,必须到虾池里放苗的时候才能打开。只见虾农们三人一组,分别把虾苗运到小船上,一个人开船,两个人负责投放虾苗。本以为140多万尾虾苗需要花很长时间投放,谁知不到半小时“虾宝宝”就已经在新家里住了下来。
徐有欣说,放虾苗时最喜欢阳光明媚的天气,今天虽有三四级的风,好在都不算大问题。在投苗的时候还出现了一个小插曲,虾农为了不让虾苗受到风力影响,还仔细地选择了投苗点,经过一番研究,他们最后决定在虾池南侧放苗。利用南侧的池坝挡一下风力,让虾苗平稳过渡到新的生长环境里。
“虾宝宝”一入水,很快就看不见了,但徐有欣他们的希望却在潜滋暗长……
放完虾苗,大伙儿额头上已经出了一层薄汗,虽然已是上午11点多,但他们连早饭还没来得及吃。徐有欣说,原本看天气可能有雨,放虾苗的时候正好晴了一阵,正是这短暂的晴天为他们争取到了最有利的放苗时间。
在投放苗之前,记者看到,徐有欣单独留了一袋虾苗放在池边。在投放完毕之后,只见他找来三个泡沫盒子和三个塑料袋。先把塑料袋装上虾池里的水,再把塑料袋装进泡沫盒中,最后打开留下来的那袋虾苗。随手拿起一个茶杯,第一次从袋子里舀出了10尾放在第一个盒子里,后面依次舀出12尾、14尾左右的虾苗,分别放在第二、第三个盒子里。此时,记者已是看的一头雾水,或许是感受到了记者的疑问,随后徐有欣说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利用这三个样本,来观察虾苗的成长情况。
你以为将虾苗投放完毕就是万事大吉了?错!因为接下来他们就将正式进入照顾“虾宝宝”的阶段,此阶段关乎着虾苗的成长和虾农们的收入,这才是最重要的。
“虾宝宝”是这样养大的
养虾是个很繁琐的过程,无论是养虾用的水还是食物,都有很多讲究,那这里面都有啥学问呢?听听徐有欣怎么说。
月纳两旬潮,好水迎虾宝
看着三个虾池,徐有欣说,“你看这么多海水,不是一次引来的,是每月利用两旬大潮把海水引入到虾池里。今年是从农历二月初二(3月14日)的时候开始引入海水的,每月农历初一到初五、十五到十九这几天就往虾池里进水,算下来有四五次这样的大型引水工作。”
进水期间,他们会在池边上来回走,用肉眼观察水质,引进来的水有时会带入一些小杂鱼,此时他们就会往虾池里放入茶籽饼,“小鱼吃了就会死掉,这么做是避免后期进来的虾苗被小鱼吃掉,也是一种比较环保的处理手段。如果水质不好,需要放走一部分水,再加一部分水。并且养竹节虾不需要肥水,因为水中有各种微生物。”徐有欣说,一个成功顺利的养虾过程,水好、虾苗好是一部分,最重要的还是虾农们无微不至的照料。
徐有欣告诉记者,春天的虾苗一般只有0.7厘米左右,在大批量进虾苗之前,虾农们要先去育苗场看虾苗,并把少量的虾苗带回来放在桶里养,观察一下成活率,如果生长正常就可以进虾苗了。虾池也是一年一清,而且虾池可以有少量海藻类存在,它们可以吸收一些水中的有毒物质,也能调节水质。对于记者问到的补苗问题,他说一般不出大问题不会补虾苗,因为补苗会造成虾的大小个头不一。
吃得挺讲究,食谱定期换
徐有欣说,今天放好的虾苗,主要的食物是卤水虫。去年的时候卤水虫是160元一桶,每天需要20桶,还要随着虾的生长不断加量。“前10天的时候,虾苗只吃卤水虫,过了10天就要加入小虾增加营养。”据了解,这些小虾是冷冻起来的,主要来自石岛那边,而且一年一个价格,去年是30元一板。化冻后的小虾大概有十斤左右,要和卤水虫搅拌在一起喂给虾苗吃。投苗15天之后,就要天天观察它们的成长情况,“早晨起来从虾池拔起虾食观察虾宝宝吃的情况,如果虾食减少,就加点量。”
照这个过程再喂10天左右,就要加入小鱼,把小鱼和小虾搅拌在一起,喂到今年6月20日左右就可以加入贝壳类的食物了。“主要就是把粉碎后的微型贝类和小鱼搅拌在一起,后期随着虾的个头增大,每天的进食量也在增加,后期虾食成本每天达到一万元左右,去年一年下来,两茬虾的虾食成本就要80万~100万。”徐有欣说。
6月底的时候,虾农要每天凌晨3点左右起床,然后到虾池边上晃动手电筒虾来观察虾的活跃度。这么做是因为竹节虾习性是晚上活动,白天睡觉,一天睡12个小时。“太阳落山就睡醒了,下午四五点钟就要抓紧喂食,养虾真是太累了!”徐有欣感慨到。从五一开始到十一月,徐有欣基本每天都要在虾池待着,离家近也能不回,必须每天晚上起来观察虾的动静,“如果遇到下大雨,还要用盐度测量仪检测一下,水如果盐度低了,就要抓紧调节水的盐度。”
减少的虾池,不减的希望
徐有欣的这片养殖区紧临胶州湾,今年由于城市发展需要,有部分虾池用地被作为项目开发用地。在这种情况下,徐有欣承包量由去年的800多亩5个虾池减少到3个虾池,面积也缩到500多亩,“就是减少了南美白对虾的养殖,今年主要是养殖竹节虾。”
养虾成本这么高,成本能收回来吗?“去年收成还可以,养虾成本挣回来了”,徐有欣说,成本虽然挣回来了,但每个虾农投入的精力成本是无法用金钱来计算的。“养殖业比较特殊,市场行情不确定经常波动很大,不到最后,收入谁也不好说。”但是徐有欣依然干劲十足,“现在放的虾苗到7月份就可以上市了,头茬虾打捞完毕后把水泄掉再引进新水,可以养第二茬虾,到11月底就可以收获第二茬虾。”说完,徐有欣再次走上了虾池边……
在采访中,记者还采到了另一位资深养虾人,他叫刘方伟,今年60岁了,在城阳区观涛社区的养殖区养虾。今年他承包了40亩虾池,养殖了竹节虾、南北美对虾、梭蟹。今年4月中旬他就把竹节虾苗放上了,4月25日放上的梭蟹苗,当水温达到20度左右的时候他就要放南美白对虾虾苗。他说去年雨水大的情况下能把成本收回来,还能有几万元的收入,感到很知足。
天气逐渐转暖,虾农们又开始了钉在虾池边上的日子。记者看着虾池边忙碌的虾农感慨万千,他们在一个个养虾季的轮回中努力拼搏的同时也为我们创造着美味可口的舌尖滋味。
大众报业·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记者 朱佳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