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其县:汉武帝东巡缔造“东方秘境”
2020-05-06 10:18:55 青岛日报
  • f2a2b7dc328c4906bb2bfa079bf6187d.png

    2000多年前,以今天的城阳区为中心,涵盖胶州湾以东青岛各区及即墨区东南部
    不其县:汉武帝东巡缔造“东方秘境”

    ■半两钱石范,1958年李村楼山后出土[所在地汉代属于不其(fú jī)县]。


    遥想公元前93年春夏之交的某日,汉武帝东巡到琅琊郡治所在的琅琊县,从那里乘楼船北上,穿越海上弥漫的仙云雾霭,抵达胶州湾东北部不其(fú jī)城附近的某处海岸:华盖林立,帝王登岸,祭祀的盛典在一处叫作交门宫的宫殿开启,人、神,于此间交遇、礼拜……

    这是《汉书·礼乐志》中所载的一首名为《赤蛟》的郊祀歌中描摹的情境,而它正与《汉书·武帝志》和《汉书·郊祀志》中提及的一次武帝东巡的情形相互映照:“夏四月,幸不其,祠神人于交门宫,若有乡坐拜者,作《交门之歌》。”虽只有寥寥数语,却是汉武帝抵达2000多年前的“不其”,以今天的城阳区为中心,涵盖胶州湾以东青岛各区及即墨区东南部的明证。

    一直苦寻此交门之歌的青岛文史学者巩升起,经过众多比对与旁证,最终确认,名为《赤蛟》的郊祀歌,就是汉武帝为此次不其之行所作的交门之歌;而汉武帝与神交遇的“不其”一地,绝不仅仅是东巡路上偶然经历的“过客”,而是他一生心向往之、并一手打造的“东方秘境”。

    自公元前113年至公元前89年的24年中,汉武帝曾先后11次东巡,其中9次抵达山东半岛,抵达不其的次数虽不确定,也有数次。有关不其作为地名的最早记载,正在西汉时:汉代把秦时的即墨县分成了三部分,胶东国、不其县和皋虞县,那时实行的是中央以下州、郡、县三级行政体制,不其县属徐州刺史部琅琊郡。琅琊郡治则在琅琊县,它的故城就在今天的西海岸新区琅琊镇。

    不其,从汉初兴立县制,便以东方海标的形象矗立海岸,此后绵延历朝历代竟有公式”族,隐含着莫测神秘的东夷往事。

    然而,真正为不其赋予了“神圣使命”,使之抵达文化巅峰的,还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名君汉武帝。汉武之时,不其集结着诸多与汉朝知识、思想和信仰相关的“秘迹”,其中最具文化史分量者有三:明堂、太一祠和交门宫。学者巩升起称此三者为“汉代不其文化的三大支柱”。即便今天已难寻其遗踪,它们却把一代帝王与不其永久捆绑定位于青岛这片山海之间。从某种程度上说,汉武帝就是汉代不其文化秘境的缔造者。

    《汉书·地理志》有记:“不其,有太一、仙人祠九所,及明堂。武帝所起。”在不其八百年的沧桑路上,明堂、太一祠和交门宫,绕不过的是汉武帝的东巡海上求仙之路和他探寻海外世界、意图寻觅连接海陆的东方支点的“野心”。

    何为太一祠?因武帝时所拜祭的神仙名为太一神,所以祠堂名为太一。恰因汉武祭祀太一神之故,不其历史性地成为道教史前史的肇始之地。

    何为明堂?简言之,它是中国古代等级最高的皇家礼制建筑,是帝王祭祀诸神,问政于天的场所。在《史记·孝武本纪》中有关于汉武帝与明堂的初遇故事。那是在公元前110年,其东巡在泰山之巅举行了封禅大典后,下山时在泰山东北麓偶然发现了周时的明堂遗址,遍询一干博士大臣,竟无人知其详。幸得济南一方士献上黄帝时的“明堂图”,方知明堂的形制。得图之后,武帝就下旨,在今天的泰安以东的汶水上建造明堂,名为泰山明堂;之后又下诏在不其县建造海上明堂,它们与在长安南郊的第三处汉时明堂基本处于同一纬度,自此武帝的东巡之路似乎都变得温暖而熟悉了,每次东临,他几乎都要置身其中,谛听天意,昭告天下。明堂似乎成为汉武帝东巡的驿站,精神家园,天人交互的秘府。

    巩升起推测,两千多年前的明堂、太一祠和交门宫,应当分布于胶州湾西北岸近海地带,他推断:今天的女姑山状若平台的山顶,极有可能就是昔日汉武帝敕建海上明堂的所在。而秘藏于胶州湾深处的红岛,初有荫岛之称,取帝王荫蔽之意,当与交门宫的选址有关,岛屿南端至今矗立的两根海蚀柱,又恰与秦始皇东巡时的碣石宫自然地貌颇为相似。

    (青岛日报)

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下载“爱城阳”
给你更多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