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省、市新旧动能转换部署开展以来,城阳区将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与“学深圳赶深圳”、发起15个攻势相结合,推动数量增长向质量增长、外延增长向内涵增长转变,加快实现动能转换“三年见效”工作目标。截至2019年底,提前三年完成高新技术企业突破500家的重要任务,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为64.3%,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4%,位列全市第一位。
转布局换引擎,投资撬动作用得到提升
优化重点区域开发建设。西部片区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实行“管委会+公司”模式,建立全链审批赋权清单,核心区内24项基础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启动;高标准做好中部流亭机场搬迁改造,结合“学赶深圳”活动委托相关机构做好区域规划;白云山片区完成土地一级整理,区域开工建筑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以上;加快东部文旅产业发展,崂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完成规划调整,产业发展空间得到拓展,毛公山、傅家埠等景区品质提升。
面向全国寻找城市伙伴。参与全市重点融资项目发布会,向驻青岛市大型金融机构、企业集团等发布了计划总投资205亿元的21个重点融资项目;主场举办全区基础设施项目阳光发布会,引进资金5亿元、意向资金15亿元;在深圳举办城阳项目资源阳光发布会,共发布总投资3700亿元的产业及基建项目277个,项目现场签约24个,计划总投资219亿元。
加快项目落地推进。持续完善“区级领导联系服务项目”、“局长亲办、带头冲锋”、“项目服务进现场”等活动,加快政府投资类项目审批增速、优化压减流程,85%的项目立项只需两步报批。2018年以来累计组织推进市级重点项目54个,完成投资225.2亿元。
转赛道换结构,“四新”经济发展质量得到提升
坚持将新经济发展作为关键战场,将赛道从扩张总量规模切换为提升质量能级,以新项目引进落地、新技术突破发展带动经济发展。
聚焦产业集群。按照市委聚焦产业发展要求,将重点产业整合压减为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生物健康、现代服务业等5大产业集群,配套制定完善产业扶持发展政策意见20余项,创新实施全产业链招商、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以轨道交通装备产业为支柱优势,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3个平台项目主体完工,总投资390亿元的轨道交通高端配套产业园、地铁创新产业园、新能源产业园建设加快,全区轨道交通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000亿元,全国60%的高速动车组,25%的城轨地铁从青岛城阳驶出;以新能源新材料为新兴潜力,国恩科技新型复合材料、乾运高科锂电池等研发生产项目取得突破,九山碳纤维、东怡增铝合金新材料布局落户;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健康等产业为未来方向,国科健康科技产业园、海尔生物细胞谷、北大医疗产业园开工建设,瑞奈国际生物医药研发生产、华泰瑞士医疗等项目签约落户,白沙湾足球基地建成使用,先后举办了全国性体育赛事近20余项、“哥德杯·中国”世界青少年足球赛永久落户,为全市打造足球之都贡献城阳力量。
聚焦技术突破。举全区之力加快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国家级重大科技攻关研发项目—时速600km磁悬浮原理样车顺利下线,碳纤维地铁列车成功试跑。打造 “土地改良+智慧农业”生态圈,“后土云”农业操作系统上线发布,“九天芯”智能农业芯片投入使用,大田5G技术应用被评为山东省5G产业试点项目,开启了智慧农业4.0时代。加快传统产业领域技术攻关,滚动实施技术改造项目150个、智能化技改项目38个,镭视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山东大学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打造了从材料制备、功能器件到产品应用的全产业链体系,已获得22项技术专利,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60%。
聚焦场景营造。依托袁隆平专家团队建成稻作改良实验基地,带动九天智慧农业、华为移动智慧农业、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青岛计算技术研究院入驻。新增高新技术企业 100 家,总量突破500 家、居全市第二,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395 家、居全市第一,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区。鼓励企业研发能级提升,累计帮扶企业创建各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研发平台29家,培育“千帆计划”入库企业531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96家,全区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328家、数量居全市首位,涌现出深邦科技、慧行天下等一批凭借技术优势深耕细分市场的新经济企业。
转思路换平台,要素供给效能得到提升
搭建展会平台做发展乘法。举办高层工业楼宇建设暨双招双引推介会、中韩优秀中小企业商品洽谈会、青岛世界韩商大会等活动,全方位推进中韩交流合作“国际客厅”建设,46家日韩企业和机构签订入驻协议,2019日韩(青岛)进口商品博览会吸引5000余名境内外专业采购商到会洽谈,达成交易额21.6亿元。全力抓好对深圳合作平台搭建,全国工商联(青岛)科技装备产业园、深商青岛科创园、深商日韩贸易港等重大平台项目顺利推进,正威供应链项目当年签约、当年注册、当年运营,精锐视觉北方总部项目6天时间完成落户,以“城阳速度”回应了“深圳效率”。
深化土地厂房升级利用改革。市场化手段盘活低效用地530多亩、供而未用土地开工面积235亩。改造老旧工业园区70万平方米、转产迁移企业30余家,腾笼引入青岛农业生命智慧谷、青岛未来科技产业园、青岛华辰慧园加速器、上流远大、正威全球供应链总部等12家平台类项目,累计引进中物云传、青岛海洋大学食品与营养研究院等科技型、成长型企业92家。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完善政银企风险共担新机制,成功争取全区新业态科技型企业首期集中授信融资5亿元,企业直接融资9.6亿元。建立百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融资企业库,科技担保融资1.6亿元。引导设立股权孵化投资基金总量2160万元。出资参股省、市两级新旧动能转换基金,规模100亿元的海尔新旧动能转换基金注册落户。
记者 刘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