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阳光城阳”: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凝聚强大正能量
2020-03-17 09:08:40
  • 6445ae4c67044cfa9d32839f603a5e02.jpg


    过去三年来,城阳区全方位推进阳光党建、阳光政务、阳光司法、阳光社会、阳光生活五大工程,“阳光城阳”已成为彰显城阳特色、代表城阳形象、展示城阳风采、体现城阳软实力的城市基因、城市品牌——
    “阳光城阳”: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凝聚强大正能量

    ■城阳区“攻山头、稳阵地、决战决胜”重点工作攻坚年誓师大会。
    城阳区中心城区俯瞰。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任晓萌 通讯员 王作岩

    初春时分的城阳,阳光明媚、绿上枝头,温暖静谧的背后涌动着蓄势待发的磅礴力量。

    这一片内联外通的中央活力区,正酝酿着一篇化蛹成蝶的史诗巨著。这其中最为核心的主题词,一定离不开“阳光城阳”建设。

    2017年3月,城阳区结合新时期新定位和现实需求提出建设“阳光城阳”,力争用三年的时间践行阳光理念,推行阳光举措,努力实现“人人传播阳光,事事体现阳光,处处充满阳光”的生动局面。

    三年来,城阳区坚定不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省委、市委工作要求,全面推进“阳光城阳”建设,为推动城阳高质量发展凝聚起了强大的正能量。经过三年的建设,“阳光城阳”已成为城阳区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自觉和行为自觉,成为彰显城阳特色、代表城阳形象、展示城阳风采、体现城阳软实力的城市基因、城市品牌。

    成绩鼓舞人心,经验更弥足珍贵。在推进“阳光城阳”建设的火热实践中,城阳区上下创造了一批又一批代表性、开创性的经验成果,涌现了一个又一个感人的典型事迹。“阳光城阳”建设得到了市委的充分肯定、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同,得到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央媒广泛关注。

    “阳光城阳”建设让发展方向更加明确

    “阳光城阳”建设的指导思想源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源于省委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要求,源于市委建设国际大都市的要求,源于新一代城阳人民建设胶州湾北岸中心区的使命要求。

    三年来,城阳区笃定“阳光”方向,按照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方位推进阳光党建、阳光政务、阳光司法、阳光社会、阳光生活五大工程,全方位贯彻落实中央战略部署,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工作要求,找出了一个推动城阳发展的有力抓手。

    三年来,城阳区笃定“阳光”方向,顺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紧抓新时代发展机遇,创新发展思维、丰富发展路径,以“阳光城阳”建设为基础,找到了一条符合城阳发展的新路子,带领城阳区党员干部群众开创了各项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阳光城阳”建设,通过推动五大领域全面融入阳光理念、践行阳光举措,实现改革创新,提升发展动能,全力打造绿水青山的阳光自然生态、活力迸发的阳光发展生态、和谐幸福的阳光社会生态、风清气正的阳光政治生态,为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有益探索,交出了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城阳答卷”。

    “阳光城阳”建设让“基层堡垒”更加坚固

    以建设“阳光党建”为引领,把阳光作为杀菌剂和防腐剂,城阳区突出问题导向,严抓干部作风、优化政治生态,着力抓好基层基础工作。

    目前,城阳区建立了“基层吹哨、部门报到、领导联包”工作机制,推动重心下移、权力下放、力量下沉,形成了眼睛向下抓落实的良好局面。选树34个社区打造有特色、叫得响、能示范、亮得出的“党建样板工程”,组织实施“三联三带”帮扶工程;积极推行“契约化”党建共建,以“社区共建、社企共建”为主导,街道全部建立“大党工委”,新成立120个社区“大党委”,覆盖率达到100%。成立民营企业“党建联盟”和区级互联网行业党委,形成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的实践模式。

    开展社区干部履职尽责阳光承诺活动,全区195个农村社区的“两委”成员作出岗位责任承诺和自律承诺,建成了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监督机制。广泛开展社区“亮家底、知家事”活动,把社区工作放在阳光下“暴晒”,真正给群众一本“明白账”,促进了社区干部阳光守纪、阳光用权。

    “阳光城阳”建设让发展更具活力

    阳光是最好的“生长剂”。城阳区不断传播阳光理念,推行阳光举措,着力改善营商环境,区域发展的创新活力不断激发,高质量发展的步伐不断加速。

    坚持阳光服务理念,以深化“不用找人、一次办好”改革为切入点,深入推进“阳光政务”建设。目前,城阳区启用了“城阳市民中心”,519项审批事项只需“进一扇门”,137项事项只要“一枚印章”审批,199项事项实现“一窗受理”,940项划转事项实现“一网通办”。建成启用国内首个政务公开融媒体视听工作室——阳光房,实现了社会治理线上线下融合、双向互动。搭建民生热线、网络在线问政、区长信箱等16条咨询热线渠道,实现集中管理、统一受理、按责转办、限时办结,持续解决市民关注的重点、难点、热点、堵点问题。三年来,城阳区开展各类政民互动活动120余次,共受理市民诉求30万件次。

    坚持阳光招商理念,着力理顺招商共享合作机制,制定了重大项目引进等14项扶持政策,成功举办2019青岛世界韩商合作大会“中日韩大学生创业创新大赛”、中日韩国际青年创新创业联盟(青岛)峰会、全国创新创业成果交易中心项目研讨会等重要论坛峰会,成立了中韩城市发展联盟、中韩产业合作联盟,建成中韩“国际客厅”,打造了深化交流合作的平台。建立了领导干部联系制度,不管是国企还是民企,只要企业有需要,领导干部就出面服务,以“店小二”的姿态竭诚为企业提供作风最正、纪律最严、程序最简、服务最优、效率最高的营商环境。

    尤其是2019年创新推出的“阳光发布”,以阳光推介会的形式向社会发布全区城市建设发展战略,向企业公开城市建设项目储备,全面助力城市品质提升攻势,欢迎企业在更高的层次、更广的领域参与城阳建设,实现互利共赢。

    “阳光城阳”建设让司法更有公信力

    城阳区坚持司法为民的阳光理念,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创新开辟司法公开新路径,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公平正义的阳光不断照射在每一个角落。

    ——持续推进司法信息公开,不断拓展司法公开的深度、广度,法律文书公开三年同比平均增长30%。

    ——全面推行公共法律服务“1+1”制度,实施法律服务惠民工程,让全区居民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到星级法律服务。

    ——扎实开展“阳光普法”,营造崇尚法治的良好氛围。

    ——坚持推进“阳光执行”,让执行过程成为当事人“看得见的公正”。

    ——积极打造“阳光律师”,切实发挥律师群体维护社会稳定作用。

    ——大力建设“诚检惟民”品牌,推动检察改革提质增效,“启明星”未检品牌被培育成全省亮点。

    “阳光司法”建设开展三年来,政法部门涉法涉诉来信同比下降20%,来访同比下降50%,网络信访同比下降200%,城阳区执法司法活动进一步规范,司法公信力持续优化。城阳区刑事警情平均每年下降16.2%,群众治安安全感和治安满意度连年上升,全区社会治安状况持续好转。

    “阳光城阳”建设让社会更加和谐

    城阳区坚持阳光为民的指向,将七成以上财力投向民生领域,在发展中不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促进阳光教育全面发展,大力优化教育资源。三年来,城阳区各级累计投入21亿元,新建学校7处、改扩建学校19处;投入3.4亿元,新建、扩建幼儿园33处,市级现代化学校创建率达100%。“阳光招聘”共聘任聘用制教师1048人、事业编制幼儿教师32人。全市首家实施“阳光招生”积分入学,年均新增中小学生7000余名。实施小学校内托管,解决了城阳区33000余个家庭孩子放学的后顾之忧。

    提升阳光卫健服务质量。老年人体检服务年龄由65岁扩大至60岁,3所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让利惠民达1.3亿元,全面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创新医养结合健康发展新模式,建立医养结合服务机构54家,最大限度为群众提供优质、公平可及的卫生健康服务。

    实施阳光就业工程。新增城乡就业6.4万余人,对口帮扶地区输转劳动力数量位居全市首位。

    完善阳光救助机制。积极开展全国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通过制度创新,把外来转移人口家庭、务工人员和在校大学生、支出型困难家庭等都纳入救助范围,城阳区每年投入社会救助资金9000万元以上,救助困难群众9万余人次。

    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由“安防”到“心防”的转变。城阳区二级以上综合医疗机构心理咨询门诊、基层医疗机构心理咨询室、学校心理辅导室设置率均达到100%,构建了涵盖多领域的心理健康服务格局。中国社会心理服务高峰论坛、中国心理咨询师职业发展大会等重要会议先后在城阳举办,社会心理救助工作在全国社会救助领域创新实践十大优秀案例中荣获第一名。

    “阳光城阳”建设让生活更有温度

    城阳区坚持把阳光作为城市特质,推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在阳光下运行,让城市沐浴在“阳光”下。

    创新推行“阳光拆迁”,把拆迁规划、拆迁安置、拆迁补偿等各项工作全部置于阳光之下,把棚改工程做成了群众的放心工程。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深入开展美丽城阳行动,推进城乡基础设施配套一体化、城乡环卫一体化,打造了整洁有序、花团锦簇、霓虹炫彩的美丽城阳新形象,白天绿意盎然,晚上流光溢彩已成为市民生活“标配”。

    城阳区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深化大气、水污染防治,深入开展“森林城阳”建设,空气质量优良率连创新高,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已成为市民生活常态。

    深入推进精准文化惠民工程,传承发扬传统文化,让文化自信的阳光照到每一个群众身边,让群众共享更多的文化发展成果。

    全面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建立文明实践阵地346个,启用青岛市首家新时代结婚礼堂,弘扬时代文明新风,引领群众感受生活的阳光幸福。

    深入开展四德工程建设,广泛传播阳光正能量,讲述“城阳故事”800余个,更多群众身边的“草根故事”成为生动的“中国故事”,烁烁闪耀、激励人心的阳光群体越来越壮大,成为家喻户晓、争相效仿的阳光坐标。

    打好“体育健康牌”,构建全域共建、全民共享的群众体育格局。城阳区已形成“8分钟健身圈”,有效解决了群众健身去哪儿的现实问题。全民健身“六个身边”工程成为叫得响亮的城阳经验。成功申办素有“小世界杯”之称的“哥德杯”世界青少年足球赛,并成为永久举办地,获评2019“青岛国际时尚季”十大最时尚活动之一。市民在阳光下竞相运动,在运动中不断丰收喜悦。


    “阳光城阳”三年建设亮点

    阳光党建

    ●建立了“基层吹哨、部门报到、领导联包”工作机制

    ●选树34个社区打造“党建样板工程”

    ●新成立120个社区“大党委”,覆盖率达到100%

    ●成立民营企业“党建联盟”和区级互联网行业党委

    ●195个农村社区的“两委”成员作出岗位责任承诺和自律承诺

    ●广泛开展社区“亮家底、知家事”活动

    阳光政务

    ●启用了“城阳市民中心”,519项审批事项只需“进一扇门”,137项事项只要“一枚印章”审批,199项事项实现“一窗受理”,940项划转事项实现“一网通办”

    ●建成启用国内首个政务公开融媒体视听工作室——阳光房

    ●搭建民生热线、网络在线问政、区长信箱等16条咨询热线渠道

    ●制定了重大项目引进等14项扶持政策

    ●创新推出城市建设发展战略阳光推介会

    阳光司法

    ●法律文书公开三年同比平均增长30%

    ●全面推行公共法律服务“1+1”制度,实施法律服务惠民工程

    ●大力建设“诚检惟民”品牌,“启明星”未检品牌被培育成全省亮点

    ●政法部门涉法涉诉来信同比下降20%,来访同比下降50%,网络信访同比下降200%

    ●刑事警情平均每年下降16.2%

    阳光社会

    ●累计投入21亿元,新建学校7处、改扩建学校19处

    ●投入3.4亿元,新建、扩建幼儿园33处,市级现代化学校创建率达100%

    ●“阳光招聘”共聘任聘用制教师1048人、事业编制幼儿教师32人

    ●全市首家实施“阳光招生”积分入学,年均新增中小学生7000余名

    ●老年人体检服务年龄由65岁扩大至60岁,建立医养结合服务机构54家

    ●新增城乡就业6.4万余人,对口帮扶地区输转劳动力数量位居青岛市首位

    ●开展全国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把外来转移人口家庭、务工人员和在校大学生、支出型困难家庭等都纳入救助范围

    ●二级以上综合医疗机构心理咨询门诊、基层医疗机构心理咨询室、学校心理辅导室设置率均达到100%,社会心理救助工作荣获全国创新实践十大优秀案例第一名

    阳光生活

    ●创新推行“阳光拆迁”,把棚改工程做成了群众的放心工程

    ●建立文明实践阵地346个,启用青岛市首家新时代结婚礼堂

    ●深入开展四德工程建设,讲述“城阳故事”800余个

    ●形成“8分钟健身圈”,叫响全民健身“城阳经验”

    ●成功申办并举行“哥德杯”世界青少年足球赛,并成为永久举办地




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下载“爱城阳”
给你更多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