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手足口病
以发热、手、足、口腔出现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有时候也会现在臀部、大腿内侧、会阴部、膝等部位。
手足口病主要是通过接触传染,比如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杯子、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间接接触传播,还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患儿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
对手足口病易感的孩子,主要还是学龄前的儿童,尤其是5岁及以下的儿童为主。
轻症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痊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重症患儿会出现精神萎靡、嗜睡、抽搐等症状,病情发展快,易导致死亡。
由于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有20多种,且之间没有互相交叉免疫力,因此,得过一次手足口病不会获得终生免疫力,可能还会感染另一种病毒再次引起发病,即使是同一型的病毒在人体内产生的免疫力也不持久,提示宝宝反复感染的可能性很大。
家庭预防措施
1、做好家庭环境卫生整洁,饮食卫生安全,家庭成员要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个人卫生习惯。
2、高发季节,尽量少带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的机会,注意儿童休息、防止过度疲劳,降低机体抵抗力。
3、不让孩子吃冷饮、不喝生水、瓜果一定要洗净、剥皮吃。不吃变质食品,孩子餐具、玩具等用品,及时清洁消毒。
4、居室经常通风,勤晒衣被。成人感染手足口病病毒,极少会出现症状,但会携带病毒,因此回家要先洗手、换衣服,再跟孩子亲密接触。
5、密切关注孩子,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尽早去医疗机构就诊治疗,如果确诊是手足口病患儿,要居家(住院)隔离治疗,做好家庭内的消毒措施,减少交叉感染。
学校、托幼机构防控措施
1、加强晨午检及学校缺课登记,发现疑似患儿不要让其入校(园),督促其去医疗机构就诊。
2、教室每天通风换气两次,每次至少半个小时,高发季节加强课桌椅、门把手、楼梯扶手等物品日常消毒,保持室内外环境整洁卫生。
3、幼托机构被褥、玩具、毛巾等要在阳光下暴晒,餐饮具要蒸汽消毒。教会孩子正确洗手方式(推荐六步洗手法),饭前便后必须洗手,保持手卫生。
4、加强健康教育,通过给家长一封信等形式加强家校沟通,形成合力,最大限度减少手足口病发病。
5、做好校园症状监测,及时发现感染者,早隔离、早治疗,尤其是出现聚集发病时,积极采取防控措施,对出现的患儿,一定居家(住院)隔离治疗至完全康复方可返校、返园。学校、幼托机构要根据疾控部门的指导意见,落实好消毒处置及各项防控措施,防止疫情在校(园)内蔓延流行。
社区防控措施
1、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保持社区整个外部大环境卫生整洁,治理脏乱差的卫生死角。
2、公共区域内的游玩、运动场所加强日常消毒,专人负责,落到实处。
3、社区要利用各种方式扩大宣传手足口病防控知识,特别是暂住人口多、尚未拆迁的老社区,要广泛动员,加大宣传力度,对群众进行健康知识普及。
4、患病的散居儿童由社区承担公共卫生职责的卫生室做好患儿的追踪、回访、指导家庭消毒、居家隔离治疗等,配合疾控部门做好样品采集工作。
疫苗预防接种
手足口病的优势病原体主要为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16),其中EV71是引起重症手足口病及死亡病例的主要病毒类型。目前暂时还没有特异性治疗药物,但接种EV71疫苗可有效预防EV71相关手足口病和EV71感染引起的其他疾病(如疱疹性咽峡炎),但不能预防其他肠道病毒 (非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
“该疫苗虽然不能预防所有手足口病,但将会显著减少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发生。”专家表示,EV71疫苗适龄儿童为6月龄-5岁儿童,鼓励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程序,1岁及以上儿童越早接种越好。对于5岁以上儿童和成人,多数已通过自然感染获得免疫,一般不再推荐接种EV71疫苗。
接种预防重症手足口病的EV71疫苗,最好在手足口病流行季节前完成。因为接种疫苗后,通常要2-4周才产生具有保护水平的抗体,所以要提前给宝宝们接种疫苗。目前该疫苗尚属第二类疫苗,需要家长自费、自愿选择接种。
接种前,请主动告知孩子有无不适并咨询接种门诊的医生接种禁忌等。对手足口病疫苗所含任何成分,包括硫酸卡那霉素(人二倍体EV71灭活疫苗)/庆大霉素(Vero细胞EV71灭活疫苗)过敏者,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期和发热者、过敏体质者,不能接种手足口病疫苗。
(城阳广电)
(资料来源:城阳区疾病防控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