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所处的位置: 首页 > 城阳新闻 > 媒体眼

青岛日报|“阳光城阳”:迈入县域治理新境界

青岛日报2021年03月17日版面


城阳中心区生态宜居。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周  伟  通讯员  王作岩  苟小妹


 通过四年创新实践,“阳光城阳”已凝练为一种价值追求、一种精神状态、一种特色文化,一种使命担当、一种发展生态,一种社会治理模式、一种城市核心竞争力,并以此为契机,努力打造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先行示范区


 《城市的精神》一书中,曾这样理解城市的特质:“以城市为基础的气质,影响人们评价城市的方式。”


 城阳,作为一个名字里就有阳光的地方,把“阳光”作为发展生态的最鲜明特质、沁入经济社会运转肌理,这是城阳的首创。 


 自2017年3月提出以来,“阳光城阳”建设已经走过了四个年头。由“1.0”的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2.0”的系统集成、积厚成势,实现了目标跨越和迭代升级,逐渐打造了风清气正的阳光政治生态、创新活力的阳光发展生态、和谐共建的阳光治理生态、温暖向上的阳光社会生态、绿水青山的阳光自然生态“五大阳光生态”。


 干部践行阳光、人人传播阳光、事事体现阳光、处处充满阳光……在这片土地上,阳光灿烂。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命题下,城阳区以“阳光城阳”建设为抓手,将阳光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打造区域性阳光生态群落,探索经济和社会齐头并进的发展之路,为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城阳经验”。


 随着青岛市“十四五”规划纲要正式公布,城阳区首次被划入青岛主城区,进入了“主城时代”。当前,城阳区与青岛国家高新区、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青岛胶州湾综合保税区、青岛环海经济开发区,正在相互赋能、一体推进,打造“1+4”发展共同体,这势必带来更强的区域发展潜能,也意味着更大的责任。


 阳光内涵更加丰盈饱满


 “阳光”的内涵和特质是公开透明、温暖普惠、激情成长、活力向上。


 2017年,以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导向,城阳区创新性提出“阳光城阳”建设,通过践行阳光理念、塑造阳光心态、创新阳光举措、打造阳光生态,把阳光的基因深深植根于各项工作和日常生活中。


 2020年,“阳光城阳”建设基本实现了“一年取得阶段性成果、两年基本见成效、三年巩固提高”的预期目标。立足新起点,对标新要求,“阳光城阳”建设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聚势而强,实现架构优化、迭代升级,全面开启面向未来的“阳光城阳”升级版本。


 从“1.0”到“2.0”,从“阳光党建、阳光政务、阳光司法、阳光社会、阳光生活”到“阳光党建、阳光政务、阳光发展、阳光治理、阳光生活”,不断成长的“阳光城阳”内涵更加丰盈饱满。


 新五大工程的核心理念为“惟民惟公、开放高效、创新协调、和谐共享、乐观包容”,与之前相比有遵循、有开拓、有充实、有提升。新五大工程以阳光党建为龙头,围绕思想阳光、队伍阳光、作风阳光,锻造“三化一型”党员干部队伍。同时,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工业互联网促进新经济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全面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坚持贯彻国家治理现代化理念,建立健全现代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形成联动融合、开放共治的社会治理机制,推进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


 “我们坚持‘推行阳光举措就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在工作中努力实现‘注入理念、融入流程、优化机制、提质增效’,持续推动‘阳光城阳’建设向实践化、实体化、实效化迈进。”城阳区阳光城阳建设指导中心副主任花胜刚介绍,“用标准体系构建‘阳光城阳’建设的‘四梁八柱’,打造‘阳光城阳’社会治理标准化生态群落。目前,已对153项优秀阳光举措实行了项目化管理。”


 “阳光效应”凸显。开展“红盟+提升”“红盟+教育”“红盟+合作”“红盟+文化”“红盟+公益”“红盟+物业”等系列活动,为企业提供了资源与支撑;创新“阳光发布”机制,持续面向社会公开发布项目储备和发展战略;建成山东省首个区级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年均成功调解矛盾纠纷6000余件;健身运动场所遍布全区,形成“8分钟健身圈”,人均公共体育设施面积5.7平方米;作为青岛市唯一的山东省首批县级新型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市区,选取具有代表性的8个社区、2个街区作为新型智慧社区(街区)示范点先行先试;做优“新时代文明+”,在全省率先设立新时代“结婚礼堂”;获评全国生态示范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更澎湃的阳光动能


 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


 “阳光”这个词汇在朱健鹏眼里格外重要,他也正是奔着“阳光”而来。


 今年38岁的朱健鹏,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后,也是青岛慕沃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去年7月入驻青岛国际博士后创新创业园,公司首创研发的充气聚氨酯工程轮胎及巨型轮胎,使用寿命将延长1倍以上。入驻时,园区为其提供了90多平方米的办公场所和550多平方米的中试生产车间,三年之内免除租金;园区税务、财务、法律、知识产权等方面的培训一场接一场,形成创新产业“强磁场”,为创业团队提供了全方位的“阳光”服务。


 “硬件上的便利只是加分项,园区营造的产业链生态才是让我们项目入驻的核心吸引力。工程轮胎生产出来后需要上车实测,一直以来,寻找试用车辆和测试场地都是一个难题。园区积极协调,引入了园区内另一家由博士后带队、专门生产矿山机械的矿业公司,这不仅是以后的潜在客户,还可以便利地联系到测试车辆和场地。”朱健鹏介绍,“上下楼就是上下游,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这种产业链内循环尤为重要,大大缩短了成果转化时效。从成立至今,我们已申报专利20多项,目前已有5项专利被授权。”


 “想把知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东西,离产品端更近一些。青岛正在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制造业底蕴深厚,投资活跃,环境宜人,加之对创业者的各种政策和资金支持,让我在这里看到了更多机遇和未来。”对朱健鹏来说,奔着阳光而来、享受到阳光政策,他今后还期待在城阳、在青岛发挥更大能量。


 在青岛国际博士后创新创业园,像朱健鹏这样的博士后创新创业项目已有52个。


 对企业来说,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须臾不能缺少。


 阳光与开放相伴相生。城阳创新“阳光发布”机制,持续面向社会公开发布项目储备和发展战略,逐步拓宽“阳光发布”的范围、领域和层次,在更大市场空间集聚资源,提高重大项目建设的全要素生产率,形成市场化配置资源阳光机制。以2020世界工业互联网产业大会城阳论坛暨城阳区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阳光发布会为例,当天发布了工业互联网领域27个新基建项目、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300个,总投资额达510亿元,有21个项目签约落地城阳。


 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朋友成为城阳发展的“合伙人”。中韩交流合作“国际客厅”,吸引了63家韩国官方机构、商协会和企业入驻平台;全国唯一的中日韩地方经贸合作地方联络办公室落户城阳;成功举办世界韩商合作大会、日韩进口商品博览会等活动;3个月新增4家上市企业;深圳企业精锐视觉北方总部项目,只用6天时间就完成了落户城阳;深圳世界500强企业正威集团供应链项目,自签约起3个月就实现运营……


 这也得益于城阳的“阳光”服务,打造了让企业家、让人才舒服的营商环境,越来越多人感到在城阳“阳光是原则,不阳光是例外”。940个事项实现“一网通办”,400个事项实现“不见面审批”,137个事项实现“一章审批”,100个事项实现“秒批”;推行“告知承诺制”改革,减掉现场勘验核查环节,审批效率平均提速50%以上;“来城阳,才飞扬”形成人才磁场,去年累计引进各类人才3.1万人,同比增长14.9%,人才总量达到23.9万……


 阳光带来满满幸福感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贯穿国家治理的一条价值红线,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价值目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阳光城阳”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阳光洒在了以王玉梅为代表的1000余名低保(特困)户身上。


 家住流亭街道的王玉梅,以前总是跟一条围巾形影不离。年幼时的一场火灾,让她的面容和双手被严重烧伤,由此患上了严重的社交恐惧症,不愿意出门,总围着厚厚的围巾。由于缺少朋友,王玉梅心里的苦闷和压抑情绪无法得到宣泄,整日郁郁寡欢。


 2019年,城阳区开展困难群体心理救助项目后,王玉梅被纳入了关爱救助范围,专业心理咨询师和社会组织专业社工多次登门为她服务,进行心理疏导和精神抚慰,听她倾诉,指导她改善社会交往方式,并帮助她解决具体生活问题。


 “你说我干嘛放着好日子不过,非要去钻牛角尖,让自己不痛快啊?”慢慢地,王玉梅解开了心结,纠正了认知偏差,变得自信和开朗,也摘掉了长时间捂在脸上的围巾。


 社会救助是一项多维、系统的资源配置工程,心理救助就像作家冰心笔下的“小桔灯”,未必光芒万丈,但必定温暖有光。城阳区委托专业机构、专业社工队伍和心理服务志愿者对全区2600余名低保(特困)对象进行了入户巡访调研,筛选出1000余名重点服务对象,开展线上线下心理健康服务,双管齐下,为困难群众点亮心灵“小桔灯”。“小桔灯”案例,被评为2019年全国社会救助创新十佳案例,排名榜首。


 “小桔灯”是城阳构建的面向全社会的阳光心态培育体系、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危机干预和矛盾化解体系的一个缩影。这让老百姓心气儿更顺,群众治安安全感和治安满意度连年上升。秉持“社会治理共同体”理念,“瑞阳心语”等企业积极参与,形成了“城阳经验·青岛模式”,城阳二级以上综合医疗机构心理咨询门诊、基层医疗机构心理咨询室、学校心理辅导室设置率均达到100%。


 2020年11月,城阳成功通过山东省“阳光城阳”社会治理标准化试点验收,成为全省社会治理领域第一家通过省级标准化试点验收的区市。


 城阳还不遗余力地提高群众生活“阳光指数”。在社会保障、人均公共体育设施面积、住宅日照时数等各个方面,最大限度坚持比别人做得“更多一点”,给老百姓更多的“幸福增量”、更多的舒心幸福。在国家对于北方住宅建筑日照时数大寒日不低于2小时标准的基础上,规定住宅日照时数大寒日不低于3小时,让楼间距更宽,绿地更多,活动场所更大,群众享受的阳光更多。2020年,城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09天,全年“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天数达到347天。


 走过四年,“阳光城阳”已凝练为一种价值追求、一种精神状态、一种特色文化,一种使命担当、一种发展生态,一种社会治理模式、一种城市核心竞争力。


 阳光正好,扬帆远航。以阳光理念加快建设中央活力区、幸福新城阳,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