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所处的位置: 首页 > 学赶深圳

厦门市垃圾分类参与率垃圾分类居民参与率达93.6% 看厦门、深圳、上海、杭州等先进城市如何进行垃圾分类

一个时代有着一个时代的风采,一个社会有着一个社会的时尚。在中国,垃圾分类已成为新时尚。

近年来,我国加速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垃圾分类工作由点到面、逐步启动、成效初显。早在2017年,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就发布《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确定46个重点城市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截至目前,这些重点城市均已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理设施体系建设,多个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已初见成效。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9部门近日印发通知,决定自2019年起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一份清晰的“垃圾分类日程表”已经呈现在眼前:2019年起,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到2020年年底46个重点城市将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2025年年底前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将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时间表、路线图已明确,中国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按下了“快进键”,以垃圾分类引领的“绿色革命”转型也已在路上。厦门、深圳、宁波、上海、北京、杭州等部分先行先试的重点城市,在推进垃圾分类治理上又取得了一些创新经验,值得借鉴。


厦门: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市民勤劳之手,形成“七个相结合”模式

在住建部对46个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情况通报中,厦门牢牢占据榜首,走在全国前列。

“分”有制度,“抓”有力度,工作就少了难度。从20174月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以来,厦门通过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市民勤劳之手同向发力,努力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活垃圾分类“厦门模式”,形成了“七个相结合”的重要经验。

坚持环保与人文相结合,持续深化文明城市建设。坚持把生活垃圾分类作为文明城市再创建再提升的重要抓手,从绿色环保、文明创建、人文宣传的角度,强化顶层设计、强化工作机制、强化目标考核等方式,持续深化文明城市建设。

坚持教育与立法相结合,筑牢垃圾分类工作基础。突出宣传教育和立法约束相结合,夯实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思想基础、法制基础,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持续发展。

坚持政府与社会相结合,大力弘扬共同缔造精神。加强组织领导、深入发动、凝聚共识,以点带面、滚动发展,构建了“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格局。

坚持软件与硬件相结合,完善垃圾分类运作体系。坚持一手抓软件,统筹法律法规和配套的制度体系设计,一手抓硬件,加强项目建设,提升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置各环节的处理能力,确保生活垃圾分类全程可控。

坚持节点与日常相结合,形成常态化长效化机制。抓重点攻难点、补短板强弱项,抓日常考评,抓执法监督,形成规范化、常态化的生活垃圾分类长效机制。

坚持城市与农村相结合,推进垃圾分类全面覆盖。注重以城带乡、城乡一盘棋,采取定点收集与上门收集相结合的方式,推行“二级分类方式”“两桶分装、三级分拣模式”等分类方式,建立区、镇、村三级督导机制,形成“户分类、村保洁、镇收集、区转运、市处理”的城乡一体分类模式。

坚持人力与科技相结合,推动新技术新业态发展。把人和环境作为统一的整体进行谋划,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努力的方向进行决策,加强科技创新,促进新兴产业发展,有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目前,厦门市垃圾分类居民参与率达93.6%、准确率达70%

 

上海:系统工程系统推进,“软引导”+“硬约束”

7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正式实施。推行20多年后,上海率先将“垃圾分类”纳入法治框架。《条例》规定,个人如果混合投放垃圾,最高可罚200元;单位混装混运,最高可罚5万元。

今年以来,上海市城管执法系统加大生活垃圾分类执法检查力度,从源头上抓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驳运。截至5月,全市城管执法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近3万人次,开展执法检查8860次,共依法查处生活垃圾分类案件642起,处罚金额27.5万元。

今年年初,上海发起垃圾分类“攻坚战”,目标是硬件设施要做到国内领先、世界一流,软件管理要做到统筹高效、运转顺畅,瞄准“回收利用率更高、填埋比重最低”的方向不断努力。

上海发布方案,提出到2020年底,要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全程分类体系。

上海对垃圾怎么分类、谁来管作出了明确规定。怎么分类?“四分法”,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和干垃圾四种。谁来管?建立健全“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落实”的生活垃圾分类责任体系,落实属地政府、区域管理职责;完善各级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细化各部门、区政府的责任分工,量化工作目标和任务指标,具体责任到人。

上海正在编织一张绵密的网。在源头减量、宣传教育、社会氛围营造等的“软引导”和执法监督的“硬约束”两方面双管齐下,既做好社会共治“大协同”、媒体宣传“大氛围”和教育培训“大推动”,又严格行业监督、鼓励社会监督、强化系列执法,引逼结合,推动社会各界和市民群众形成人人知晓、人人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良好局面。

 

深圳:建立“三大体系”,做好“两篇文章”

作为全国首批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之一,深圳一直积极探索,力求形成中国垃圾分类的深圳模式。目前,深圳正着力建立垃圾分类的“三大体系”,做好“两篇文章”,走出一条具有深圳特色的垃圾分类创新之路,努力为中国的垃圾分类提供深圳经验、深圳样本。

“三大体系”:分流分类、宣传督导、压实责任

为破解垃圾分类难题,深圳坚持社会化和专业化相结合的双轨战略,推进“三大体系”建设。

什么是“三大体系”?一是健全完善八大类垃圾分流分类收运处理体系,做实做细,不断完善。为打通资源类垃圾回收渠道和机制,通过专业化分流处理手段最大限度为末端焚烧与填埋“减负”。2015年起,深圳在全国率先建立起生活垃圾大分流处理体系。即从垃圾中分流出大件垃圾、餐厨垃圾、有害垃圾、绿化垃圾、果蔬垃圾、废旧织物、年花年桔、玻金塑纸等八大类,实施大分流处理,通过专业化分流处理手段最大限度为末端焚烧与填埋“减负”。

二是建立垃圾分类宣传督导体系,包括宣传发动、蒲公英计划、公益组织参与等,建立了垃圾分类督导员、推广大使、志愿讲师等几支队伍,引导带动全社会参与,其中督导是目前开展垃圾分类的重点。

深圳还形成了“楼层撤桶+定时定点督导”的住宅区垃圾分类2.0版本,即小区楼层不设垃圾桶,垃圾投放点有专业义工对居民分类及投放情况进行督导;搭建了四种督导模式:党员先锋示范督导模式、“社工+义工”的“双工”联动督导模式、社区自治的督导模式、以物业为主导的督导模式。

三是构建责任体系,落实物业管理企业、集贸市场、餐饮企业、机关企事业单位、分类回收处理企业以及区、街、社区各级主体责任。 

“两篇文章”:算好减量账,不断提高居民参与率

一是算好减量账,把辖区八大分流分类处理体系的账算好算清,对于分流分类垃圾要全量处理、应收尽收,充分评价分类效果;二是算好参与账,不断提升单位、学校、物业小区居民参与率,参与率高了,分类分流量自然也会增加。

 

杭州:垃圾“三化四分”,打造最美永续“城市出口”

近年来,杭州紧扣“分类减量”主题,扎实推进生活垃圾分投放、分类收运、

分类利用和分类处置,促进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破解垃圾分类难题。

“绿车绿桶、黄桶黄车”,垃圾分类运输。为有效解决生活垃圾集疏运难题,杭州自2009925日起开展清洁直运工作,形成了桶车直运、车车直运、直运替代、以车代机、厢车对接5种清洁直运作业模式;实施五定五公开(定点、定时、定次、定类、定向,公开垃圾桶数量、公开收集清运时间、公开日清运频次、公开投诉电话、公开责任人)服务监管模式。当前,杭州市的垃圾终端清运系统无论在车辆外观、车辆设备先进性、标准化分类清运均已经走在全国各大中城市的前列。

目前国内各大城市在落实分类运输时都遇到了可能被市民认为是“混收混运”的难题。去年4月,杭州按照“按类收集、按色收运、专车专运”原则,在国内率先推出了以“绿车绿桶、黄桶黄车”为标志的杭州标准化分类清运体系,从而提高杭州垃圾分类运输的视觉识别度,方便市民对公司垃圾分类清运工作实施监督。近期,又全面升级垃圾车GPS及视频监控信息化管理系统,进一步提升管控能力。

垃圾围城,文化解围。杭州外延扩张“跟着垃圾去旅游”环境教育旅游线。20114月推出了中国首条生活垃圾处理“集、疏、运、填、复、用、观”环境教育旅游线——跟着垃圾去旅游,让市民亲身感受我们日常生活垃圾从前端收集、清洁直运到垃圾分类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的整个流程,至今共接待社会各界人士逾20万人。做深内涵用“垃圾与文化”推动市民心灵减量,致力于营造社会共治氛围,推动社会共治模式。

(青岛日报记者沈俊霖整理自人民网、新华社、厦门网、《深圳特区报》等)

 

小常识:垃圾到底如何分类

有害垃圾

是指生活垃圾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主要包括:废电池(镉镍电池、氧化汞电池、铅蓄电池等),废荧光灯管(日光灯管、节能灯等),废温度计,废血压计,废药品及其包装物,废油漆、溶剂及其包装物,废杀虫剂、消毒剂及其包装物,废胶片及废相纸等。

 

可回收物

废纸,废塑料,废金属,废玻璃,废包装物,废旧纺织物,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废纸塑铝复合包装等。

 

干垃圾

即其它垃圾。由个人在单位和家庭日常生活中产生,除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或餐厨垃圾)等的生活废弃物。

 

湿垃圾

即厨余垃圾。居民家庭日常生活过程中产生的菜帮、菜叶、瓜果皮壳、剩菜剩饭、废弃食物等易腐性垃圾。

 

餐厨垃圾

相关企业和公共机构在食品加工、饮食服务、单位供餐等活动中,产生的食物残渣、食品加工废料和废弃食用油脂。

 

易腐垃圾

餐厨垃圾;厨余垃圾;农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产生的蔬菜瓜果垃圾、腐肉、肉碎骨、蛋壳、畜禽产品内脏等。(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

 

垃圾分类,国外这样做

垃圾分类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各国因自然禀赋、社会文化、发展阶段等各不相同,在垃圾分类上采取的措施、手段也不尽相同,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新加坡:源头治理与回收利用并举,目标“零垃圾国家”

新加坡以“零垃圾国家”为目标,综合固体垃圾管理系统主要从两方面着力:一方面是从源头上控制垃圾,减少垃圾的产生,另一方面是努力实现垃圾的重复利用和回收,给予垃圾第二次生命。

从源头控制垃圾方面,最有名的就是一项由新加坡政府、工业企业和非政府组织联合发起签署的“自愿包装协议”,目的是通过重新设计包装和再循环,达到减少产品包装垃圾的目的。根据协议,签署协议的公司,包括产品制造商、零售商、批发商等,要自发制定减少包装数量的标准。

 

澳大利亚:严格分类,提高资源回收率

在澳大利亚,垃圾主要分为可回收利用垃圾、不可再生利用垃圾、园林有机废弃物垃圾三类。无论是独栋房屋还是居民公寓楼,每栋楼通常都有黄、红、绿三色盖子的塑料垃圾桶,当地政府会有规律地安排不同垃圾的回收时间。

在澳大利亚,随意乱扔垃圾需要付出高昂的代价。以新南威尔士州为例,根据该州1997年环境保护执行法,随意丢弃熄灭的烟头、饮料瓶盖等小件垃圾将面临80澳元的罚款;随意丢弃会对环境造成威胁的垃圾,如点燃的烟头、注射器等将面临高达450澳元的罚款。

 

德国:重立法更重执法,采取“连坐式”惩罚措施 

在敦促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方面,德国采取“连坐式”的惩罚措施。如果垃圾回收公司的人员发现某一处垃圾经常没有严格分类投放,会给附近小区的物业管理员以及全体居民发放警告信。如果警告后仍未改善,公司就会毫不犹豫地提高这片居民区的垃圾清理费。收到警告后,物业与居民自管会将组织会议,逐一排查,找到“罪魁祸首”,要求其立即改善。

 

韩国:计量处理,为垃圾“减减肥”

1995年,韩国开始实施推进“垃圾收费计量制”,民众需根据所产出垃圾量负担相应费用。具体做法是一般家庭和小规模营业场所排放垃圾时,必须购买且只能使用计量垃圾袋排放。

“承担得起,但不廉价”,是韩国计量垃圾袋价格制定的原则。根据需求不同,民众可在超市、便利店等购买3升至50升不等的5种规格的垃圾袋,容量越大,价格越高。这些垃圾袋的售价已包含了垃圾处理、运输等费用。建筑垃圾、家具、家电等大型报废物品需要向所在社区申请并缴纳处理费。对于乱扔垃圾的现象,一旦被揭发,将被处以最高100万韩元的罚款。


日本:用40年做垃圾分类回收,细致到让人“崩溃”

20世纪6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严重工业污染使日本人意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用了40多年的时间将垃圾分类的方法逐步细化,并渗透到每个家庭、每个人。

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特定垃圾回收时间。居民将自己的家庭垃圾按类别分类好后,在规定的日期将某种垃圾用该地区指定的垃圾袋装好后放在就近的垃圾回收点。如果在规定回收可燃垃圾的日子里拿出其他垃圾袋,回收人员将在垃圾袋上贴上警告语,本次不予以回收,严重时有可能被处以罚款。

日本的垃圾分类细致到令人不可思议。例如,横滨的垃圾分类手册长达27页,繁杂的条款让人难以记住,日本的家庭主妇一般都要在厨房里放一份分类手册,随时翻阅,以防弄错。


来源:青岛日报